2)第394章 改革核心,谁来挑头?_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他的话就也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你有办法?”

  虽然冯一博总能从不同角度解决各种难题,但历史上主持变法的哪一个不是惊才绝艳之人?

  别人不说,就说王安石。

  无论人品学问,执政能力,都有口皆碑,让人无可指摘。

  却也因为触及太多人的利益,倒在了变法这条路上,为此背负千年骂名。

  现在冯一博说能推行下去,陈勤之自然而然就表示怀疑。

  “这事算是善政,却非仁政,施行下去对百姓的好处有限,而对大魏朝廷却有极大的好处,但反对的,也不是平民百姓,必然是持有土地的士绅、地主。”

  冯一博先将摊丁入亩简单定性,随后才道:

  “所以,我们只要拉一派打一派,这事就会简单许多。”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土地,就是所有经济行为的核心。

  在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很容易走向贫富两极分化。

  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而土地作为经济核心,自然会聚集在小部分人的手中。

  耕者无田,只能被地主肆意剥削。

  最终矛盾爆发,整个社会体系就会崩溃。

  因此,每个王朝快则百十年,慢则几百年,必然要面对土地兼并的问题。

  所以改革的核心,就是土地两个字。

  如果想要彻底解决,以冯一博的见识也不是没有办法。

  而且,他还知道两个办法。

  第一个,就是实现一定程度的公有制。

  也就是东海郡现在的模式。

  东海郡所有土地都在黑龙府名下,种地的都相当于是佃农。

  都是同一家的佃农,就相当于没有佃农。

  只要黑龙府不肆意盘剥,东海郡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而这种类似于租赁、承包的方式,就是变相的公有制。

  只要土地都在他的手里,自然不存在兼并问题。

  另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将生产力提高到一定程度。

  可除非能立刻引领工业革命,不然在现有条件下很难有大的提升。

  所以,这两个方式对于此时的大魏来说,显然都不现实。

  正因如此,冯一博才会因地制宜,对大魏提出摊丁入亩,这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摊丁入亩算是善政,却并非什么“仁政”。

  说白了,这是一种核田归税的手段。

  也是一种不够彻底的改革。

  因为这种做法让国家强大的同时,也会触及太多人的利益。

  摊丁入亩脱不开核田归税窠臼,一样不彻底,也都绕不过地主对佃农的剥削。

  土地是死的,人是活的。

  摊丁入亩,就是取消丁口人头税,按照土地收取。

  因为丁口税收得紧,农民就会成为地主的家奴,朝廷就收不上税。

  可现在从丁口税改为土地税,只要核查土地就够了。

  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

  不管朝廷如何加征,地主只要加租就好了。

  你可以不做家奴,但该干的活一样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