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_重燃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2004年;

  兆易创新成立于2004年。

  这里面的背景就是:华国改革开放初期培养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类理工科学生,在80年代出国潮中率先留洋,毕业后留在阿美莉卡半导体行业工作,见识和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在2000年之后,这批人积攒了足够多的技术沉淀和管理经验,开始陆续从大洋彼岸回到华国创业。

  半导体行业有一个独特的特点:人才的培养周期长,就是通常所说的“板凳要坐十年冷”,大多数顶尖人才都必须要读到博士。

  这跟互联网行业截然相反,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捣腾一个网站或者app就能融资的现象,在芯片行业几乎不存在,而行业赚快钱的机会则更是寥寥无几。

  因此,改革开放后培养的理工科人才,首先在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行业建功立业,促进了企鹅和华唯等公司的诞生,但要轮到芯片行业,则还需要等待更多的时间。

  80-90年代那些毕业的大学生,还不能承担半导体研发的重担,他们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锻炼,尤其需要去全球集成电路技术集聚区-阿美莉卡的硅谷。

  这从侧面回答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何80-90年代华国总是吃不透引进的芯片生产线和技术。

  2000年后海归的回国创业,是改革开放后高校招生正常化的延迟红利,

  这本应该是最好的年代。

  2000年之后,西雁东飞为华国半导体行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大批机制灵活的民营半导体企业成立,尤其是在芯片的三大领域中的芯片设计和芯片封装领域,这种灵活的机制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并促使了海思、长电等一批企业率先进入各自领域的第一梯队。

  而在芯片制造领域,带领300多位夷洲岛工程师回到祖国本土的章汝京,也在张江打响了第一枪。

  50多岁的章汝京不仅说服美籍太太,把全家家从阿美莉卡搬回了华亭,还把90多的母亲刘佩金女士接到浦东。

  在张jb区打桩机轰鸣的工地前,章汝京挽着母亲的胳膊,一起见证了华国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厂的拔地而起。

  一年后,华芯国际正式投产,创造了世界最快建芯片厂纪录,华芯国际未建立前,内地集成电路产业与国际主流技术差距是五代,通过华芯国际提升至半代差距。

  但从2006年到2015年,摆在中芯国际面前却又是一条辉煌、艰难和血腥的荆棘山路,在这十年里,埋葬了太多华国半导体行业诡谲和隐秘的往事。

  真正被甩开身位的,就是这十年。

  这本应该是波澜壮阔的十年!

  真他妈的无知者无畏!

  但是骂完了,得解决问题啊,否则就是无能狂怒。

  或者,单纯就是坏。

  即使是2023年,龙芯性能达到十代酷睿水平了,依然还有满嘴喷粪的键盘侠在下面评论,‘不就是打磨科技嘛?2000多我卖你还不打磨的原装!’

  云帝越想越气,一个巴掌拍在办公桌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他能顺着网线去把喷子们一个个掐死吗?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