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大勇_那一年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死心,继续备考,可到了1979年5月,县招生办发出通告,规定高考考生一般不超过25周岁,学习成绩优秀的未婚青年,经单位证明,年龄可放宽到28周岁。

  这是当头一棒——大勇当时已经30岁了,还没进考场他的大学梦就碎了。附近的村民得知消息,笑话他:“哪能谁都成天之骄子呢?”

  时间一晃,就这样30年过去了。前世回乡的时候,路过渡口的时候,还经常见到大勇。虽然那时已经有了过河大桥。姜斌还是愿意绕远路,去看一下大勇。

  那是被耽搁一辈子的人生啊!

  不知道这一辈子,大勇会不会依然在渡口孤独终老。

  就在姜斌胡思乱想的时候,已经悄然到了渡口。

  两间破落的土房,茅草混泥的屋顶,日头的照晒下,有些干裂。

  不过,大勇依然是那么的热情。刚在河对岸看到姜斌,就已经开始打起了招呼。

  渡船轻轻的靠岸,大勇用槁子用力的支撑着船身,保持着船的稳定。三五位乘客利索的上了船。再轻轻一推,小小的渡船驶离了岸边。

  大勇看到姜斌有些兴奋,趁着撑船的功夫,与姜斌不停的说话。

  等到下船的时候,还死活要拉着姜斌说有事儿。

  “上次见到你爹,听说你去了小学当了老师,这是喜事,可得沾沾喜气。”话还没说完,随即钻进屋子,在柜子里翻找出红纸,要包红包。

  姜斌赶忙拒绝:“不能,不能,心意领了。改天请你吃饭。”

  在拉拉扯扯中,姜斌坚持拒绝了大勇的红包。趁着渡口没有行人过河,大勇拉着姜斌热络的聊着。

  “你要好好去练本领,将来建设国家要靠你们。”大勇语重心长,不时重复地念叨,“唉,你赶上好机会啦!”

  每次见到姜斌,大勇总是说不完的话,估计在大勇的心中,特殊的年代,能够稳稳当当的,还有个体面的工作,总是让人羡慕的。

  经历了渡口的插曲,姜斌花了半个把小时,才赶到镇上。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