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4章 【盛世】_人物天赋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南终于剪除了异己,这一次大清洗,宇文素,苏庭林,东方文杰三大门阀瞬间垮台,光斩首人众就多达八万余人,门阀势力也逐渐消亡了下去。他又派大军剿灭了唐家堡的判贼,可是唐家父女俩却没了踪影,这让他郁闷了好一阵子。不过想到唐玲儿尚在人世,心里的一点点愧疚之情也就平息了。林南这时也发现了自己当初有着太多的想当然,他此时的思想已经不再是做一个昏君了,至少不想做一个亡国的昏君。

  他首先吸取了以前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但是林南最重视的还是人才的选拔,在华夏古代的意识里,选拔人才是要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的。可是当一个人才他的德和才不能兼备的时候,哪个是熊掌、哪个是鱼?到底应该选哪个?传统的说法是,首先我们要德才兼备,这个话没错,但是不能兼备呢?传统的做法是先德后才,但是林南的做法正好相反,他颁布求贤令,公开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唯才是举”。也就是说当德和才一旦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首先取的是才,而不是德。

  他这个口号一出,许多大臣都表示反对,原因是如果一个人连至少道德品质都有问题的话,怎么可以做官呢?林南大胆的提出三种设想。

  第一种,有德无才,道德上倒是无可挑剔,老好人一个,啥也干不了,这种人我拿了有什么用?第二种,求全责备,我好容易发现一个人才,大家来提意见说他有一个什么什么毛病,我是用还是不用呢?第三种。就是弄虚作假,一个人才为了能够得到晋升的机会只好做政治秀、做道德秀,这个是不行的。既然华夏古代有了这样的弊病,林南的做法就必须来矫正,而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所以林南不能说德才兼备,必须说“唯才是举”。

  林南甚至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就是只要是这个人有才,哪怕不仁不孝。你们都尽管推荐给我。所以林南在处理德才关系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德才兼备固然最好,但最主要的还是唯才是举。

  再这个前提的感召下,一大批人才聚集到了林南的周围。文有杜如晦,李靖,麻叔谋等。武有侯君集,徐世绩,罗成等。

  这以后林南又提出了关于“廉与贪”的问题。林南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重用清官、不避小贪。

  比如有些人爱占小便宜,当官的时候顺手牵羊牵些什么,但这些人的本质并没有那么坏,而且拿的东西也无关紧要,所以林南对于这样的人的态度就是罚俸。华夏古代总要讲究清正廉洁,比如朱元璋是最恨贪官的,甚至发明了扒皮填草这样的酷刑来惩治他们。结果呢?明朝的贪官却是所有朝代里最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