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章 白鹿塬上_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章白鹿塬上

  夏日的渭北,满眼青翠。

  怀玉端着碗跟武士恪一样蹲在窑洞前院里榆树荫下喝着羊骨汤,视野开阔风景很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今天的羊汤没昨天的香,尤其是骨头上一点肉都没。

  老武却喝的贼香,看他那样,很难想象他是个致仕禁军武官。

  龙桥堡依龙桥两岸河坡挖窑而居,上下大约三层,武家在最上一层,他发现最上层的窑洞明显大些,院子都大点,而最底下的明显要小些差些。

  “当初来此安置,五十户禁军也是按官职、勋官大小来分地修窑的。”

  老武在龙桥堡,是在禁军里任职最高的,从七品下屯营旅帅。

  “阿娘、大姐她们呢?”

  “采桑去了,快回来了。”

  大唐农业也可称为农桑经济,小农模式,大抵便是男耕女织。龙桥堡这里主要是种植麦粟,也种大豆糜子荞麦等粮食,上外他们还种桑种麻,养蚕织布,百姓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

  “等你的地分下来,二十亩永业田也得种桑种枣,官府都有规定的。”老爹提醒他。

  “不种不行吗,种其它的也可以吧?”怀玉想到自己带来的那几箱行李,其中就有不少种子,他在山上时跟老道也是开了几亩荒地,种玉米土豆也种些粟和糜子这些,另外南瓜豆角辣椒西红杮这些四季蔬菜也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

  等分了地,自己应当把这些种子种上。

  老爹摇头,“口分田可以随便种,但永业田得种桑枣,以前永业田就叫桑田,官府规定二十亩永业田至少要种五十棵桑树,外加十棵榆树和十棵枣树,要是土地不适合种,可以改种其它树,但必须在分地后三年内完成。”

  “为啥?”怀玉觉得这规定有些奇怪,怎么还非强制种树?

  “地是朝廷所授,你不守法令,朝廷也自然可以收回土地,让种树的原因也简单,因为百姓衣食,除了粮也还需要绢布,另外朝廷租调庸,每丁地租是两石粟,而调是每年两丈绢和三两绵,不种桑树如何养蚕丝织,如何上缴调绢?”

  原来这还是为保证国家税收。

  “好吧,不过种七十棵树倒也用不了多少地,大不了在地边角上种就行。”

  老武吸溜一口汤,提醒儿子,“你以前跟着老道没种过地吧?一亩地最多只能种桑二三株,桑树十步一树,枣一步一树。三丈一树,八树一行,种不了太多的。”

  这话让怀玉很怀疑,一亩地就种两三棵桑树?

  老武指着院子下的河坡地,“瞧,那里就有几颗桑树,你看一棵桑树要占地多少!”

  怀玉顺着往那一瞧,嗬,那一棵桑树冠如华盖,又高又大。

  “这是古桑吧,咱们养蚕种的桑不应当是矮矮的那种吗?一人高左右,年年修枝?”

  “桑树苗刚栽时很小,但会长大,也不会年年修枝的,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