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七章 论战(1)_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的电视剧。

  比如魔都台拍摄的《东方大酒店》、《家春秋》。虽以本土为背景,但讲的是全社会的问题。

  《家春秋》是名著,虽发生在蓉城,但真切反映了那个时代,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东方大酒店》发生在魔都,但描写了年轻的改革家面对守旧官僚势力的种种磨难,直指改革浪潮中的假丑恶。

  此外还有《末代皇帝》,严谨端正,讲述了那段特殊时期的一个特殊人物。

  三部剧的共同点,都是立意高远,超脱了地域束缚,讲人与社会的共性。而且全篇采用普通话,观众毫无压力。

  反观《胡同人家》,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环境下,反其道而行,出现了大量的方言角色。

  虽在内容上深刻,关注现实问题,表现手法却不是那么令人接受。男女主角讲的是半文不白的‘京片子+普通话’,剧中体现也是京味儿文化。

  这对消除地域隔阂是不利的……只有当普通话普及,创作者都在关注共性问题,电视剧才会适用于所有观众……”

  小旭见他半天没吭声,好奇道:“你看什么呢?”

  许非把报纸递过去,她瞧了瞧,笑道:“好靶子,好靶子。”

  “什么好靶子?”

  “人家点名批评,你反击回去,一来二去热度不就有了?”

  “诶,我可没那个心思!”

  “少装蒜,瞧你那眼神,指不定正谋划这个呢。”

  “啧!”

  许非忍不住揉她的脸,“你说你这么聪明干什么?”

  “放开我……唔……”

  他吧唧亲了一口才松开,道:“不过这次不容易,人家文章写的好,说的也有道理。胡同确实存在地域缺陷,我得好好想想怎么喷,啊呸,怎么讨论。”

  …………

  这篇文章引起了一些骚动。

  以前喷胡同的,都往情景喜剧的形式,或内容不深刻上走,结果被啪啪打脸。后来就没人说了,但看不惯的仍然看不惯。

  文章作者或许没有恶意,人家也承认胡同内容强大,但从普通话、方言、南北差异这个角度讲,就有些新颖了。

  符合主流观念啊!

  要知道,国家在文字和语言上经历了非常激烈的改革和思考。

  先说文字,单讲建国后。

  1964年,国家颁布《简化字总表》,共2236字,也就是今天通行的简体字。

  动乱时期,又搞出个《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这根本就不叫字了,比如雪,没有雨字头,只剩下半部分。

  蛋,变成了旦。

  傅、副,都变成了付。

  动乱结束后,二简字很快被废除。但国家想继续改革,甚至某些干部想直接废除汉字,用拉丁化拼音代替。

  幸亏这些都没成功,不然我们今天写的可能是偏旁部首,或一些字母了。

  文字和语言是一体的,1985年国家才统一思想:要大力推广普通话;汉字是国家的法定文字;拉丁化拼音只作为语音符号使用。

  同时重新发表了《简化字总表》,共2235字,只对第一版中的6个字做了调整。

  跟着在86年,推广普通话活动在全国铺开。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胡同的方言非常扎眼,只不过之前都被它的形式内容吸引,还没人掰扯这个。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