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四十四章 丧讯_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叫安慰人?”

  “重要的是,人死后能留下什么。梁老师有胡同,有《我爱我家》,有《虎口遐想》《小偷公司》,他不会消失的。”

  “这还像句人话。”

  他看着迅速睡着的女儿,轻轻放下,叹道:“我忽然很想知道,在我的追悼会上会说些什么。”

  “哟,那可厉害了!说你……”

  小旭酝酿着词儿,刚开口就被张俪按住。

  “你们有病呀,想这些不吉利的,进屋睡觉!”

  “……”

  俩人撇撇嘴,乖乖回房纳睡。

  …………

  可能受到梁左之死的影响,第二天本要工作的许非临时变卦,带着媳妇们,抛弃一双儿女,偷偷跑出去玩了几天。

  回来才继续工作。

  而经过一段时间发酵,他在象山说的那番话,慢慢在行业流传,吓退了不少老油条。

  首先他设财务总监,跟制片、导演不发生关系,直接对自己负责。另外,说不准剧组哪个人就是许老板的暗中观察员。

  他公开餐标,公开住宿标准,公开对接的饭店、酒店,谁要觉得不对,随时可以反映。

  更过分的是,如果他的剧组在影视城拍戏:

  吃饭,必须由酒店提供,酒店谁家的?

  服化道车辆等,必须由服务公司提供,服务公司谁家的?

  整个影视城成了一个大闭环,每个环节了如指掌,从里到外透着两个字:别给我搞事!

  他赶走港方人员的事情,也被添油加醋,牛掰格拉斯云云。其实许非是双管齐下,敲打《十月围城》的同时,又给另一些人递甜头。

  没有群体可以永久团结,要分化拉拢。

  这个甜头就是《我的兄弟姐妹》。

  橡果拿下了发行权,找梁咏琪、姜五、夏宇在京沪粤等地宣传,院线放映,主打煽情牌。

  “任眼泪尽情流淌,我们为您备足手绢。”

  没错,真的每名观众送一条手绢。成本低,噱头十足。

  故事很老套,一个六口之家,一夜之间惨遭变故,四个兄弟姐妹各散东西,二十年后重新相逢。

  但拍的还凑合,起码该哭的时候都能哭。

  “干杯!”

  包房内,文隽兴奋的鼻头潮红,端着酒来回碰杯:“真是没想到,这样一部片也能拿2千万。”

  “是两周两千万。”

  “对对,两周两千万。”

  “还有些票房潜力,我估计在两千七八百万落地。”

  “哇,我已经很满足了。”

  文隽摇头晃脑,这片成本才三百万,铁赚。

  “许先生,我跟你讲实言,煽情片在香港卖不出去的。大陆果真市场广阔,稍稍发力就吃掉,了不起。”

  “香港今年票房怎么样?”

  “扑街喽!程龙才三千万,成本亿啊!嘉禾这次惨了。”

  “大陆也不好,《我的兄弟姐妹》都能排第四。不过下半年大片就上来了,《珍珠港》《十月围城》。”

  “《珍珠港》在香港肯定扑街,那些观众现在喜欢什么,我们没头脑的。以前是一个人创新,票房好,大家都跟着做,然后等另一个再创新。

  结果搞来搞去,没有新东西了,观众烦了,不爱看电影了。”

  文隽喝的五迷三道:“两地加强合作,我不傻的。但我们不擅长跟那个中影啊,跟政府打交道。

  许先生在内地首屈一指,还需仰仗你啊。

  你放心,我回去就帮忙宣传,你的发行公司好,让大家都来找你。”

  “那就谢谢了。”

  “赚钱嘛,好(bu)商(han)量(chen)。”

  (还有……)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