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六章 造出车床_明末之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刘少成一刻也无法再等了,众人七手八脚地又将钢制底座搬到早已准备好的木桩台上,这些木桩均已埋入地下几尺,稳定性极高,等到底座固定好之后,又将变速箱、轴承、主轴、卡盘、光杆、跟刀架、后座均一一安装上去。WENMI。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轴承采用可更换式分体轴承,因此轴承的安装极为麻烦。其实后世的滑动轴承安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根本做不来,通常都是由高级钳工进行安装的,而眼下这些轴承虽然加工精度尚不到位,但安装起来也花费了一番力气。

  如此忙了约两个时辰,一台简易车床便呈现在众人眼前,这台车床虽然看起来极为简陋,但基本的功能都有,只是其精度是否能保证就不得而知了,刘少成最关心的是主轴与导轨的平等度,以及前后顶尖的同轴度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形位公差是否合乎要求。其实,李铁匠等人在铸造之时就已经过了上百次的测试,每当误差超过刘少成的最低要求之时,便再次重新将模具修正,李铁匠等人又采用了吊线法、光线找平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了校正,使得最终制造出来的导轨、主轴、底座轴孔的形位精度达到了大明历史最高水平。

  此时车床的主体既然已安装完毕,下来就要考虑如何使其运转起来了。这台车床的驱动轴伸出床体约有两米,又在两米外加装了一个轴承用于固定,然后轴上设计了四个大直径的槽轮,每个槽轮都用绳子缠上几圈之后又向两侧延伸出去,分别绕过两端的绞盘,再在绞盘上缠了几圈防止打滑,最后将绳子做成闭环形状。如此一来,驱动轴将由八个绞盘进行人工驱动。刘少成对这个设计极为满意,只是他不知道这种驱动方式能否保证主轴的匀速转动,也不知道车刀在切削时是否会产生太大的阻力而使得加工精度受到影响。

  众人忙了一天,都是兴奋异常,晚饭也只是随便胡乱吃了些,此时天色已黑,但车床既然都已安装完毕,众人又哪能再等到第二天?当下几人一商议,便准备连夜试车。刘少成决定先试车一段圆柱体的外圆面,此时早已有人准备好了一段四十厘米左右的圆柱型熟铁铸件,这个毛坯约**胳膊般粗细,正好用于试验,范东来亲自上手,将工件紧紧地固定在卡钳之内。

  这台车床采用三爪卡盘,与后世的固定原理基本完全一样,而且为了提高其定位精度,李铁匠等人几乎花了二十多天时间进行试验,因为在刘少成看来,目前对于提高精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保证卡盘的定位性能。李铁匠自然明白刘少成的意思,到了试验后期又专门抽出五六个技术最好的工匠进行卡盘的制作,目前的卡盘仍然采用高碳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