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0章 各有谋算(1)_马谡别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来。

  即便是在刘禅的御宴上,张温虽然用词谦恭,但态度倨傲,尤其是与众臣相处,给人高人一等的感觉。

  而且他别有居心的用词,也引起了诸葛亮的不快。

  诸葛亮作为顾命大臣,在蜀汉的地位崇高,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然不会自降身份和张温计较,就思得一计,准备让张温清醒一下。

  于是,诸葛亮把秦宓找来,如此...这般...安排了一番。

  诸葛亮安排妥当,挑选了一个日期,以私人的名义,宴请江东才俊张温。所请作陪之人,都是西川才俊。

  当天中午,众人都按时到达,惟独秦宓一人未。

  诸葛亮以人未到齐为由,迟迟不开席。

  众人不了解诸葛亮的用意,皆沉默不语,唯独张温枯坐等待,渐渐有些不耐烦。

  诸葛亮就是要把他的火起激起来,便煞有介事地几次派人,前去催秦宓前来。

  张温觉得,诸葛亮所催之人才是主客,自己反而沦为陪客,这种被怠慢的感觉,让他心中非常不喜,就直接开口问道:

  “诸葛丞相,迟到的是什么人?难道他才是丞相这次宴请的主客?“

  诸葛亮却笑呵呵地说道:

  “今天是我私人宴会,不谈公事,使者学识过人,我请的各位陪客,大多都是文人学者,而未到之人,却是秦学士,是益州文人学者的杰出人物。“

  张温自然不会因为诸葛亮的解释而释怀,更加憋了一肚子气,早就做好准备,想要好好为难一下来人。

  诸葛亮看到张温憋的满面通红,估摸着火候差不多了,就让秦宓露面。

  秦宓到了以后,按照礼仪,出言致歉,话音刚落,早有准备的张温,就迫不及待地出言为难道:

  “秦学士,您也读书学习吗?“言外之意,就是秦宓让尊贵的客人久等,实为无理,有失“读书明理”的儒家要义。

  秦宓也是早有准备,自然不会示弱,并没有把张温的责问当回事,也不出言辩白,而是顺着张温话面上的意思,从容回答道:

  “我们蜀汉的学习风气浓厚,五尺高的孩子都要读书学习,我作为一个读书人,自然每天都要学习,您又何必小看人!”

  张温对秦宓的反问避而不答,拿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又问道:

  “且说公何所学?”

  宓对曰: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

  张温听了秦宓自傲之眼,不惊反喜,笑这问道:

  “公既出大言,请即以天为问:天有头乎?”

  秦宓脱口回答道:“有头。”

  张温追问道:

  “头在何方?”

  秦宓回答道:

  “在西方。《诗》云:‘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也。”

  这是张温多年来准备的难题,对博学之人也许难度不算大,但要快速找到依据可不易,而秦宓对答如流,没有丝毫停顿,张温吃惊之余,自不会半途而废,继续问道:

  “天有耳乎?”

  秦宓答道:

  “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无耳何能听?”

  张温又问道:

  “天有足乎?”

  秦宓随口答道:

  “有足。《诗》云:‘天步艰难。’无足何能步?”

  张温一见难不住秦宓,额头微微见汗,问出了最后一问,也是最难的一问:

  “天有姓乎?”

  这个问题有些难度,不是书本上能够查得到的,按现在的说法,属于脑筋急转弯类型,但秦宓还毫不迟疑地回答道:

  “岂得无姓!”

  张温追问道:

  “何姓?”

  秦宓回答道:

  “姓刘。”

  对这个问题,张温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就奇怪的问道:

  “何以知之?”

  这次秦宓并没有引经据典,而是用非常通俗的话语回答道:

  “天子姓刘,以故知之。”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