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三章 遗策定关中_扶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神情却不复往日般的轻松,神色焦虑的询问着文武诸臣对策,但大多数群臣针对此却一言未发。

  唯有刘晔、钟繇等臣建议调遣邺城之军西进入晋与汉军分庭抗礼,剿杀汉军。

  此策也得到了曹丕的批复。

  下朝以后,一纸诏令如加急军情般送往邺城。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两日间曹丕愁眉不展,神情落寞,行至后花园间不由摇头苦叹着:“唉,难道父亲为之一生所亲手奋斗的基业便要葬送于朕的手里了吗?”

  这一刻,他寻思着各处所燃起的战火,也越发忧虑不已。

  西线战局不顺,关中摇摇欲坠,随时会有陷落的可能。

  东线据近日来的线报来看,由于汉吴的再度联合,以水军封锁长江、淮河等各大支流,己方的后勤输送也愈发困难。

  苦思良久,禁军侍卫忽是大跨步奔至,拱手高声道:“陛下,已故太尉之子贾穆求见。”

  “嗯?贾穆,他来做什么?”

  曹丕此时正值气头之上哪有心情接见,本能的便想挥手拒绝,但转念一想,贾家一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随即便回道:“你将之带入偏殿等候吧!”

  “诺。”

  偏殿内。

  曹丕缓缓坐下,目视着阶下的贾穆不由沉声道:“贾穆,你来此可有何贵干?”

  闻言,贾穆稽首,遂拱手直言道:“陛下,家父曾于病故以前,亲自伏案手书一封信笺随后交于我并严词告诫,此信非万分危急下绝不可大开,不然大魏危矣!”

  “随后父亲又交待若大魏遭受了无法解决的外患之际而朝堂诸公又无良策之时,则将此信交付陛下,遂可解大魏之危。”

  此话落罢,贾穆徐徐从秀袍里取出一折信笺。

  一语落的。

  原本还心情烦躁的曹丕顿时面露喜色,连忙招呼一旁宦者将信笺呈上来,并迅速大开查阅着信笺内容。

  他现在已是将大魏的生死存亡都寄托于了这封信笺中。

  这来源于他对贾诩的一种自信。

  想贾诩自出道以来,无论辅助何人,凡是听从他谋略的几乎都大胜而归,凡不听从劝阻的,几乎都无一例外的败绩。

  而他的世子之位,亦是由于贾诩的一句话而确立。

  基于此,他对于贾诩的确极为信任。

  “陛下亲启。”

  “当陛下看到此书信时,诩所料必定是大魏陷入危亡之际且诩早已不再人世,但诩不愿先王所创之功业被逆贼所撺掇,天下亦是再也经不起乱世的折腾,各州郡百姓皆盼望四海一统,天下重归太平。”

  “诩有一策,可助陛下驱逐外敌,保我大魏山河短时间内不受侵犯,而陛下则可趁机稳定朝堂,对内积蓄钱粮富足,对外休养生息并蓄养甲兵,待甲兵已足,则可挥师南征,一举荡平江南而让四海归一……”

  片刻间,曹丕面露沉重之色,一字一顿的看罢了这封信笺,当他看到了最后贾诩那番遗策时更是惊为天人,连连感叹着:“贾太尉果真不愧为天人也,竟然提前料到了有如此一天,连敌军之谋划都预料得丝毫不差。”

  “朕痛失文和,当真犹如折一臂也!”

  这一刻,曹丕面色忽是沉寂下来,紧紧的盯凝着这封信笺上遍布的字迹,沉吟半响才喃喃说着。

  若论曹丕最信任谁,当之无愧的便是贾诩。

  虽说贾诩一向明哲保身,可若不是他识大局,明事理,知晓自古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也,遂于曹操面前侧面加以劝解,不然这世子之位究竟是不是自己的,都很难说。

  这也是他登基称帝以后,便敕封其为太尉,并赐爵魏寿乡侯,以示自己的恩重。

  曹丕如此想着。

  “贾穆,你父亲此封信笺对朕太过重要,朕即日起命你为奉义将军,留典中军,随时陪伴朕之左右,并特许你袭父爵。”

  此话一落,贾穆一时不是欣喜而是满满的震撼,自家父亲这封信笺究竟写了何等破敌良策,竟让陛下如此龙颜大悦且恩厚自己?

  说完,曹丕好似想了想,又道:“朕想了想,朕有一女已到出嫁之芳龄,朕愿招你为婿,不知你是否愿意?”

  一番番震撼之语,贾穆内心顿时激动不已,平复半响,才躬身行礼道:“臣谢陛下隆恩!”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