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八章 三路齐出_扶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揽全局,誓师北伐。

  途经江陵时,关平还召集荆襄各方都督聚集一起军议,以商讨北伐的战略以及用兵部署情况。

  最终经会议的讨论,关平制定下了由负责荆北防线的都督邓艾为中线都督,节制荆襄各路军马北伐,分别进攻宛城、洛阳南部的陆浑等地,以及位于中原腹地的许都地区,起骚扰作用,牵制魏军实力。

  抵临建业,关平立即便召集诸将制定了北伐的将略。

  会后,关平特意召见了陆逊,询问着:“伯言。这两载来,海军的训练情况如何了?”

  闻言,陆逊拱手如实回禀着:“大将军。目前来说,士卒的战力尚且可观,沙船方面的工艺也比楼船等船只的工艺强上许多,但也只能沿着海岸线航行还勉强尚可,若要进入深海,则极容易迷失方向。”

  随着一席汇报,关平连连点头附议。

  陆逊所说的这些,他也早有所料,似沙船这等海船的成熟工艺已经在唐宋之后,这时候的造船业还没有那么的发达,建造出来的成品工艺自然要大打折扣。

  毕竟关平也只能提供一些后世的工艺,而沙船的建造相比这个时代的楼船、斗舰等船只自然性能方面要强上许多,但肯定无法与唐宋以后相比。

  毕竟,工艺的娴熟程度也是需要逐步发展的。

  只不过,三国时期的吴地造船业也已经非常繁荣了,关平联想到原史上孙权能派遣出万余左右大军的船队横穿大海安然抵达辽东,并在后面遣船出海,还通过了难以通行的台湾海峡抵达夷洲。

  这已经是说明了吴地造船业的繁荣。

  如今,有了关平所提供的造船工艺,他相信交由陆逊所组建的海军定然实力会强盛无比。

  “沿着海岸线航行,单纯如此还不行,若不能深入深海,那么海军的建立便意义不大了。”

  “伯言,你继续组织海军士卒磨合战力、组织力,至于迷失方向的还是由本将来想法子。”

  “喏。”

  言罢,陆逊拱手应诺,随即退却。

  待陆逊离去,关平才陷入到沉思当中,他之所以组建海军,当然是为了开辟第二战场,若只是在江河与魏军激战对峙,那北伐必定是旷日持久,但如果能有海军深入大海,出其不意的登陆曹魏腹地呢?

  只是,他现在却也考虑到更为严峻的问题。

  深入大海,茫茫海面没有任何的参照物,是极为容易迷失方向的,若没有类似指明方向的指南针等物,那或许只能如陆逊所说那般,沿海岸线航行。

  再度经过两月时间的不懈努力下,再关平提供创意的情况下,丞相诸葛亮之妻黄月英终于是发明出了可用于指明方向的指南针。

  至此。

  汉军三军齐备,只待一声令下,便浩浩荡荡誓师北伐。

  ……

  汉建兴四年,九月。

  关平于建业集结五万余众主力,对外则宣称三十余万大军,以水陆兵进沿长江分别径取濡须坞、濡须口,皖口等重要港口。

  大将军关平更是亲临濡须坞前线,指挥大军与魏军会战,以争取快速夺取港口,进逼合肥城下,战合肥,取巢湖,兵临淮南重镇寿春。

  另一面,关平也命徐盛,吕岱等将领偏师进逼皖口威胁庐江等地,牵制江淮方面的魏军实力。

  与此同时。

  中线都督邓艾一面遣主力沿宛城等南阳盆地逼近,另一面则遣庞德、马岱率骑士从江夏继续侵袭汝南、淮南之地,以配合大将军关平方面的攻势。

  就在荆、扬战局一触即发之时,蜀中自然不会坐观成败。

  汉建兴四年,十月。

  丞相诸葛亮率众进驻汉中,开始积极操练军士,囤积粮草,并调令魏延整军备战,准备做好随时大举东进的准备。

  山雨欲来风满楼。

  暴风雨的前奏已是到来,一场席卷南北大战的战役即将到来。

  而这场大战注定是旷日持久的。

  因为这将预示着胜者将会获取对中原诸州的掌控权。

  这亦是决定天下归属的一战。

  胜者将占据战争主动,掌控大好江山。

  败者从此将只能偏安一隅,直至被完全灭掉。

  一场辉煌的魏、汉国战即将正式展开。

  面对着汉军三路齐出的北伐攻势,魏国上下又将如何抗衡呢?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