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2章 矫枉不可不过正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的良苦用心,务必使他们加快进度,实心办差。要他们记住,这是圣命,圣命不可违!否则定斩不饶!”

  这个看似老实的家伙,左一句圣命,右一句圣命,背后却全是心思。

  朱厚照当然也收到了杨廷和递上来的密信,

  这封密信里实际上已经在给皇太子建言,请他注意有些官员开始使用‘阉党’一词了。

  “朝廷要分田给百姓,官员却将这类官员说成是阉党。”王鏊跟着太子越久,便越觉得这世界和他之前理解的世界不同。

  其实这也正常,就像大太监刘瑾曾经想把军屯这事儿给整理清楚,魏忠贤还收过工商税。你干这种事,得罪了既得利益阶层,不叫你阉党叫什么?

  王鏊心中只觉得一阵煎焦,“臣知道,殿下做事,从不会毫无因由,当初是为的什么?要派出山东的镇守太监?”

  朱厚照走出殿门,其实这些他都清楚,这就是文官在舆论上给出的压力,但他没办法,只能这么做。

  “当初本宫接到消息,知道有人要倒杨廷和,因而我担心他们会以破坏山东的大局为政斗的手段,情况紧急,那种时候不找太监,本宫又能找谁?”

  现在没有酿出什么恶果,他很满意。

  至于说阉党不阉党,这是舆论场上的斗争,来就好了。

  “没想到,情势逼着殿下不得不用上太监。”

  朱厚照倒没王鏊那么多多愁善感,他望着红色的紫禁城,像是在说给王鏊听,也像是在说给自己听,“矫枉不可不过正,事急不可不从权,一家哭总好过一路哭,百官哭总好过百姓哭!无论如何,本宫这颗决心不改,不管用什么方法。其目的,就是要让天下人明白,我朱家的天下没有贪官墨吏的容身之所!”

  这话讲得他自己都有些热血,以往他只是历史的旁观者,现在却是历史的亲历者。

  男儿之志,壮怀激烈,缔造盛世,四方来服!

  王鏊看着太子的背影入了迷,恍惚间他仿佛看到了那些有名的历史帝王的身影,心怀大志的人都有大历史观,所谓大历史观,就是他王鏊也要考虑自己在史书上的地位,有此雄主,他的人生又何愁不精彩?

  “那殿下,是否需要臣反驳山东布政使的言论?”

  “倒也不必刻意反驳……”朱厚照拒绝了,现在舆论的引导刚刚开始,书院里的讲学影响也非常有限,这个时候直接顶上去,不够明智,“伱只需散播一种论调。譬如说,身份政治的危害。”

  “身份政治?”

  “其实……也是一种不实事求是的做法。便是论定一个官员对朝廷、百姓是有利还是有弊,应以他的政绩作为标准,而不应以他的身份去判定,自太祖皇帝至今,难道就没有好的太监?难道就没有奸佞的文臣?”

  王鏊大约懂了。

  “杨慎。”朱厚照把正在练字的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