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1章 形势突变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定了,超过三万两的全都砍头。

  低于三万两的,两万两流放,一万两革去功名,贬黜为民。这些都不在话下。

  但到这里,并未有结束。

  因为海禁、所以走私,因为走私、只得和官府勾结,于是经年累月之后,形成了这样大官大贪、小官小贪,不贪当不了官的局面。

  现在只是因为梅可甲影响了他们一点利益,不算大的挑战。

  实际上,在嘉靖年间,皇帝派了一个官员去打击走私,很快浙江各地的官员开始上疏告状,说此人怎么怎么违法。

  浙江的根还是在这个地方。

  乾清宫里,

  太子一番诛心之语,给张晟摊派了这样的差事。

  本来嘛,皇帝太子说的话,给的任务,轻轻松松就推脱掉了,那圣旨的力度在哪里?

  而之后,

  朱厚照又紧接着说:“父皇,此次浙江案中的官员如何处置,举措已经议定了。那么涉及到的商人呢?”

  商人?

  商人这个词,在乾清宫被提起的不多。

  从太子嘴巴里说出来的更少。

  “太子可否说的仔细些?”

  “儿臣意思,如果查出这些涉案的官员与商人的关系匪浅,那么这些商人,总也逃脱不掉一个乱政之罪吧?”

  张晟听了这话心中一抖,

  如果这样,此去浙江他是必死无疑啊!

  “殿下!微臣以为浙江之案,已属重大,若是再牵连下去,那必将血流成河,东南又是财税重地,万不容有失啊殿下!”

  朱厚照给他叫得脑瓜仁疼,

  “大宗伯,你怎么忽然急了。朝廷处置几个贪官,伱们说不利朝政,好,本宫顾了你们说的这个大局,重划了斩首线。怎么?现在处置几个不法商人,难道就能让东南有失吗?!”

  弘治皇帝也觉得奇怪,“张爱卿,可是有什么缘由?若有,说出来与太子知晓。”

  张晟哪里说得出来,

  又或者那些话应也不能说。

  于是便只能原地打转,讲道:“陛下,微臣只是觉得不宜掀起大案,杀伐太甚,易起激变啊!”

  “三位阁老以为呢?”

  刘健一听就明白,太子是寻求支持来了。

  而且太子知道,内阁会支持他。

  因为商人,不重要。

  “启禀殿下。”刘健心思透彻,马上回道:“微臣以为既然朝廷命官有不法事已依律惩处,那么商人自然也没有法外容情之理。若是查出这其中有商人乱政的实情,自然是该一并惩处。”

  朱厚照忽然想起了那个一直沉默的人,

  “大司马,您觉得呢?如果浙江有商人行贿朝廷官员,来一个官商勾结,牟获巨利,若是有这些人,那么是抓,还是不抓?”

  刘大夏也没想到太子忽然提及自己,好在他也没有走神。

  况且这个问题简单的不可能有第二种答案。

  “若真有官商勾结,自然没有只抓一方的道理。”

  商人这一节,实在分量不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