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8章 给百姓一条活路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令下来,所有居住在西南角的人全都给我搬。当然,新的居住地,一个户部侍郎、还有皇帝支持,房子是找的出来的,那些查抄贪官的不就是嘛。

  半大小子,吃垮老子。几年下来虽然节省,但是兜里的钱,还是没有多少。

  皇帝的话入木三分,骂得这帮人也只能把头缩回去,一时间顾佐也觉得心怀大畅。

  不过就怕……

  如今官府又开始招工,盛母听闻消息,开心的什么也不顾,赶着两个儿子就过来。现在还多了个妹妹家养不起的小女儿,四张嘴,总是要吃饭啊!

  这时候没什么审批或是什么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调查等各类报告,更没有各个部门需要跑。老实讲,连征地和拆迁都不需要管,和老百姓也没什么补偿协议要签。

  所以从大明门再向北即可直达承天门。随后过端门、午门就到皇宫里的奉天殿了。

  人群汹涌之中,有一个女子后面背着一个婴儿,左右两只手还拉了两个男孩,好在两个男孩都已是半大的少年,高一些的卷着袖子倒还像挺会干活儿的人。

  边上的一位面相老实的农民也讲了,

  往大了说这是稳定问题。心眼小儿、不花这个银子,往后就要筹集那么多的军饷去平叛。

  “都别吵吵了,也别挤!”忽然间边上来了个冷脸的士兵。

  张祭酒胆儿小,一开始是使得笨方法,就是家也不回了,吃在工地、睡在工地,两只眼睛死死盯着。后来慢慢得也有巧劲儿,比如说,不能什么人都要、不能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管等等,他也要有得用的人。

  在明代,考取举人以后,生活就会改善很多,一年大约会有18两白银的收入,称为廪粮,除此外他们还可以教人搞科举,这样每年有30两到50两不等的收入,小康没问题。

  三树有把子力气,兄弟二人配合无间,一个蹲、一个骑,上去之后看得是清清楚楚。他们身边到处是人头,但在排队的尽头,则是一齐的四张桌子,有人写字儿,边上还扯了块大旗竖着。

  ……

  现如今,嘈杂之处换到了西城。

  但普通人,例如长工,每年也就7-10两银子,生活还是比较拮据的。换算到每天也就是20文到27文之间,所以30文,确实不高,只够糊口,但也没多低。

  “不过这里要营造什么?”不知谁问了这么一句。

  现在盛母合计着,家里有三个干活儿的,一天能有九十文,一年就是三十多两银子,这就好多了,甚至还能存点儿,给孩子娶媳妇儿。

  张天瑞说完这话看顾侍郎嘴巴张得老大,解释道:“陛下说的,我可想不到。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京师热闹、繁华,这才叫大明盛世。”

  盛母看着已经十六岁的大儿子,心里嘀咕着:也不能都吃了,要给儿子娶个媳妇儿,给她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