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73章 扬州要出大名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愉快,

  骆承林则感叹着说出另外的感觉,“以陛下之心志,太庙之中也仅在太祖、太宗皇帝之下了。”

  不过他们也理解,赵慎毕竟是巡盐御史,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说,这些人犯的事和他无关,但说到底巡盐御史就是负责监督这些官员,

  现在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怎么解释?

  其实朱厚照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

  缉私,要有两招,其一便是打击,其二就是要给灶户活路。

  他们是锦衣卫,又不是文官集团。

  毛、韩二人对此都无所谓。

  找三两户愿意花钱买命的给他添上就可以了。

  “赵盐司,刑事所可没有屈打成招,这四十六人,家家富裕,他们的案卷自己也都画押认了。”

  私盐价格低、质量好,朝廷以如此力度查封缉查私盐固然会有一些效果,但实际上就是在逼着百姓购买价格高的官盐。

  其二,灶户生活本就困苦不堪,朝廷又如此打击私盐商人,导致他们手中的余盐更加无人敢买,余盐的价格也会急速下跌。

  可这种变革需要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就在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

  “怎么回事?”

  韩子仁认识皇帝许多年了,对于这一点,他有自信。

  他们的品级皆不高,转运使也就是从三品,其余的也是五品、六品的多。

  毛语文的到来,加速了刑事所的行动,按照凡涉私盐即抓捕的原则,锦衣卫深入扬州城大街小巷,踹开了许多家盐商的门。

  商人的确闹不出大事,可灶户能!

  “既然如此,那么运司衙门的奏疏便照实来上。到时候他们的案卷全都附上。只是如此一来,扬州真是要出大名了。”

  毛语文问道:“抄没盐商的银子需要解运京师,韩副使敢用?”

  盐政之弊绝不是私盐那么简单。

  此外还有专门执掌文书往来的经历司,类似于秘书室,内设经历、知事等官职,林林总总加起来要有五十多人。

  巡盐御史赵慎管起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摊子,一方面向京师奏报情形,一方面继续维持盐场的生产,市面上的食盐销售进入低谷,而私盐就更加少有人售卖。

  衙门里基本上被一扫而空,赵慎要做事的时候,只有一个年纪很大的经历替他抄录、整理些文书之类的,

  年轻人中,倒是还留有六个,但都是微末小官,而且性格很怪癖,这些人似乎连巡盐御史这种大官都不知道要怎么巴结,自然是混不进那个‘圈子’。

  虽然他不是迷信自由市场的人,但是市场化确实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这还是没有疑虑的。

  “韩副使,那接下来我们做什么?”

  现在邹澄在京师疯了,

  扬州城又抓起来几个盐商,仔细一审问,

  “命都不在了,还要留着银子。真是要钱不要命。”这件事办的是有瑕疵的,不过眼下正需用人,毛语文也不会把叶瞰怎么样,

  而且这个问题有解决的办法。

  因为让少府去成立一个盐商,再去统一收购、售卖食盐,时间久了,还是一样的问题——即因为吏治腐败导致官盐有行政成本,官盐价格就是会高。价格差一产生,私盐泛滥就是时间问题。

  那也没办法,朝廷要清查盐政,肯定是这个结果。

  等到下午时,运司衙门的三人连续接到两封从京里来的旨意。

  一封是内阁给巡盐御史,其意是说盐课案要仔细甄别,尽最大可能减少冤假错案。

  一封是司礼监给两位锦衣卫副使,结果意思却似乎有些相反,司礼监强调了皇上的意思,宫里的情况,所以要他们在扬州,一个不漏!

  尽管如此,三人也都不惊奇,司礼监和内阁又开始斗了。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