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0章 顾佐的书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照看了看手里的书,“朕是惊讶三个举人竟然能有这样的见解。其实他们说的很对。”

  刘瑾在一旁听了都略有意外,顾礼卿就是顾礼卿,其圣宠还真不是一般的好。

  “你这本书起名为《海贸论》,虽然还未翻开,但想必会非常精彩。至于那三人的名字,朕不问过多,眼看就要科举,先让他们考考看。名正言顺,朕这个皇帝总归是好安排些。”

  “陛下圣明!”

  “至于你们的讨论,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货币的本质。即货币本身并不具有价值,是因为人人承认它,它才具有价值。实际来看,朝廷用丝绸、瓷器换取粮食也是一个划算的交易,这些都没问题。但不可以因此就说货币没什么用。”

  “比如朝廷要修路,银子还是最好的资源,用瓷器、用丝绸就都不好使,至少不方便,所以一段时期内,让海外之银输入中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其实有些像先前朕与你所说的事,便是要给百姓谋生的手段,让他们有银子可花。海外的白银输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白了,经济活动必须要有足够的货币量。

  如果货币不够,交易麻烦,其实是蛮大的制约,甚至可以说几乎不要想着繁荣两个字。

  历史上的大明在这个时期还是属于白银比较少的国家,所以才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有数亿量白银输入。

  从市场角度来说,如果银价在中国贱到没人想要,那么商人出海的贸易自然就不愿意要白银了。可实际上并未出现这样的情况。

  “朕还听说,东瀛之国有巨大的银矿。”

  “银矿?!”即便是顾佐也出现了瞬间的羡慕。

  羡慕就会想要。

  不过这些都离得还远,大明朝连像样的水师都没有。

  “只是听说而已。礼卿,朕还是先看看你这本书。若你不介意,朕就在边上做些批注。”

  顾佐受宠若惊,“微臣自会如陛下所愿。”

  “好,那你先退下吧。”

  “是。”

  朱厚照其实有种怪异的感觉,

  如果不是他这个后世来客,大明怎么会有人去思考贸易和货币?

  所以他便带着一丝好奇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

  《海贸论》的名字起得有些随意,不过却不影响它的内容,这本书整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朝廷开海的背景。

  实际上就是当初朝廷所考虑的浙闽百姓出海为生的一些理由。

  朱厚照觉得他回避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洪武年间朝廷为什么禁海。臣子不敢写,但他这个皇帝则可以做决定。

  任何时代都有其特点和特别的缘由,开国之初,面对东南和北元的两面夹击,太祖皇帝做出这样的决策是正确的。

  那时候禁海是对,这时候开海也是对。这叫务实、灵活。施政的氛围如果能有这两种东西,那才是莫大的幸运。

  因为说到底,没有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