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7章 入京 争银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轮不到山东,但山东的许多水利修在了半道上,若是此时不做,则前功尽弃。且,臣听闻国库充实,不知陛下能否再拨银三十万两?”

  朱厚照先前已经派了谢丕去看了。

  刘健这个人呢,办事还算用心,不是那种虐民、欺民之官。

  而钱,若能真的用在民生之上,朱厚照本身是没有意见的。

  “按理说,朕不该开了这个口,不然只给你不给其他人,该说朕偏私了。不过怜悯天下百姓的不止你一人,朕也是一样的。这银子,朕答应了。”

  刘健大喜,“皇上宽仁厚德,臣替山东百姓谢过皇上!”

  朱厚照没再多说什么,不过刘健一句‘臣听闻国库充实’,让他有些在意。

  只是后来一想,他毕竟是过去的刘阁老,想打听一些情况还是容易的。

  与此同时,山东以外的各地的主要官员也都已经启程。

  杭州。

  梅可甲迎上了北上的浙闽总督王鏊。

  其实梅可甲的身份让很多人都难以把握,要说出身,他只是一介商人,即便有官身,但在大明的政治氛围中,不是科举出身的官身,那还是次一些。可要说地位,他手握梅记,整个江南地区,想做出海生意的人没有一个不卖他面子的。

  因为只有他,才有船。

  再加上两位贵人都是他的女儿。

  现如今,梅记俨然成了皇商,而他梅可甲也似有了重臣之尊一般。

  这样,王鏊才来杭州见他。

  不过王鏊脾气执拗,从来都不是攀附权贵的人,

  他来此处不是卖这个国丈的面子,他是为了海贸盈余一事而来。

  弘治十八年底,皇帝力排众议坚决开海,一整年的时间,浙江、福建沿海的百姓大半和海贸扯上了关系,即便不出海,也有可能将手里的商品卖与出海的商人。

  其中梅记实力最强,今年6月、9月分别派遣了三十艘四百料大船集中出海,可以说是声势浩大,蔚为壮观。

  而为了装满这些船,梅记的‘下游供货商’几乎遍及整个浙江,宁波市舶司最大的一处商铺就是梅记经营的。

  相比较而言,福建和泉州市舶司也有一些大的商贾,但规模显然小于宁波。

  王鏊给皇帝放到东南这地方来,就是要稳住开海的局势,所以于宁波举足轻重的梅记他如何能不来呢?

  不要说梅记的银子和他没关系,梅记毕竟在他管的地界上做生意,述职之时,提到要起解多少银两入京,也是核心问题之一。

  此外,

  市舶司设立之后,朝廷陆续完善了税赋、查验、审批等机制。

  所以今年朝廷在东南的银子,主要是三块。

  第一,便是浙、闽两省原本的田赋。

  这方面浙江多些,夏税秋粮加起来要将近二百八十万石,福建少些,大约在九十万石。

  这一点他这个福建总督都是有数的,今年浙江和福建无遍及全省的大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