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0章 阁老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某种程度上来说,杨一清比皇帝还要严格而不讲情面。

  和当初李东阳、谢迁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现在内阁首揆是他,按照规矩,剩余的三人都应归属他管理。也就是说,如果做得让杨阁老不满意,这也是不行的。

  杨一清顺着王鏊指的方向,看了看伏案批注的杨阁老,心里头也明白的。他在朝中,哪里能一点传闻都不听说。

  “多谢济之公提点。”

  这个过程中,王炳没有说话,只是与他相互见了见礼。

  坐下以后,杨廷和也不知道该干什么。

  主要皇帝对他的要求就是俩字,红薯。可这么一种新生的东西,下面的官员知道都不知道,自然就不会有奏疏。

  过了一会儿,三四个太监搬来了不少书籍,杨廷和从早上查到了晚上,期间另外三位阁老都很忙碌,王鏊还离开一会儿去了乾清宫,大概也是有什么事情吧。

  杨一清只在间隙看过他几眼,但也没说话。

  到第二天的时候,杨廷和自己坐不住,便走了过去,说道:“杨阁老,下官查阅了些古籍资料,确实未见过有关红薯或类似红薯的记载。下官以为,此类事,坐在内阁里是不会有什么进展了,便想着还是走出去,先选块地方,然后会同户部、工部等商讨一下推广之法。”

  “可,介夫去做就好了。”

  “是。”

  杨廷和转身离开,路过王炳身边的时候还低了一下头,“王阁老。”

  “嗯。”

  王鏊不在内阁值房里,而在边上新开出的房间。

  内阁的值房之外,又新增了三个房间,里面都是会客的摆放样式,几张椅子,几张桌,现在正讨论事情呢。

  他负责联系户部、少府和工部,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重大事务,修路。

  一般来说,阁老之间都是相互给面子的,比如王鏊虽不负责联系兵部,但具体的事情如果涉及到兵部,也可以通知他们派人过来,而且除非尚书被皇帝和首揆叫走,否则尚书也要来。

  同理,另外两个人也可以这样叫户部。

  阁老与阁老之间是不会在这个事情上面红脸的,毕竟相互需要,今天我求着你,明天你就得求着我。只要不是核心问题,即便布置一些工作、出一点力,也没什么。

  比如兵部若是不听话,王鏊可以去和杨一清讲。

  所以下面的人轻易也不喜欢闹到这个程度,何必呢?躲又躲不过,实在不行,人家还能找到皇帝。

  除非是拒绝的很有理由,否则,不是让皇帝觉得伱故意刁难人家吗?

  现在王鏊就召集了户部、少府、工部三个一把手在讨论事情。

  起因是淮安府山阳县知县张璁上奏,淮安府到扬州府这一段路,有少府官员克扣工钱,致使工程队叫苦连天,工程队聘用老百姓都是从当地来的。

  老百姓拿不到钱,便一直告官。可山阳县又不负责修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