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4章 吾皇圣明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种事情不难想,即便在电子支付的后世,还有一些地方的人员擅自设卡收钱。

  放在古代,那还不是猛收钱。

  “另外一个办法呢?”

  “臣听闻陛下在清理军屯,往后籽粒数必定大幅度增长,所以……是不是可以改折色为本色?”

  所谓本色,就是实物,如粮食。折色就是将这些实物折成现银。

  这是社会自然发展的普遍规律,因为使用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就是比实物交易更加方便。旁的不提,几百吨的货物,怎么来回来的运输?

  朱厚照摇头,“往回改是不好的,还是要用银两。”

  一般来说,古代的朝廷在治国的时候,老是手里有什么、改成哪样方便就怎么搞,因为权力没有限制,永远就是考虑自己。

  大明在这个方面尤其如此,后来张居正改革,原先的粮税全部转为收现银,还好隆庆开关以后,海外流入了天量的白银,不然老百姓上哪儿去找足够的银子?实际上就算如此,也使得部分地区的百姓倾家荡产。

  小农社会不是商品社会,商业交易在几个大城市是充分的,但在偏远地区则不足,朝廷改为收白银以后,老百姓每年交税还得把粮食或是一些土货去换银子。

  这哪里是容易的,现在人走路走个五公里都受不了,古时候简单出趟门在道路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更是要十几二十天,而且还有那么多的粮食,用什么拉?马?驴?这种东西可不是家家都有的。

  所以其实加重了不少负担。

  但是一条鞭法确实有其好处,全部折成银两收税以后,对于朝廷来说是方便不少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朱厚照本身也有意推动社会经济的货币化。

  大明开海以后,货币化也是不得不走的一条道路,因为每年流入的白银以上千万两计,在现阶段大大缓解了社会上的银荒,促进了经济进一步活跃,这是不能放弃的。再到后面还涉及一些货币和金融改革,所以他不会如此短视。

  “考虑考虑第一个办法吧。籽粒数究竟增长多少还不知道呢。”

  顾佐有些期待,“臣听闻宁夏清屯颇有进展。”

  朱厚照指着手边的一些奏疏,“湖广的谢于乔(谢迁),来了三道疏,除了向朕要粮,就是要朕免除赋税。都知道朝廷多了礼卿你这个财主,他们不好意思向你开口,便只能和朕说了。”

  “湖广荆襄一带,流民成片,于乔公不忍百姓流离失所,这也是靠陛下所用得人。”

  顾佐知道皇帝并不是真正的抱怨,实际上,只要朝廷还有余力,这些要求都会满足的。当初刘、李、谢三位都是清流名臣,皇帝费了不少心思才把他们派往地方,现在看来成效不错。

  两人正在交谈间,刘瑾从外面进来,他低着脑袋走到皇帝身边,凑近轻说了几句。

  顾佐则看向他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