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2章 巡薯御史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赏也来得及,都督佥事还是兼着,他毕竟总督河套,那么大片区域,又有民、又有兵,职级低了行事不便。大宗伯,你以为如何?”

  朱厚照翻了几本,平稳开口道:“山西的事轻拿轻放,朝野都不要讲太多,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过犯案人员不能轻放,此事交由王守仁全权处置,他跟朕说河套的移民不够,这便正好,全都流放过去垦荒吧。此事简单,你们还是议一议如何给他们二位嘉奖。”

  严毕云毕竟也是当到了按察副使,而且他长期在衙门内部担任官员,反倒是懂得这基层官场的小九九。

  朱厚照嘴角一弯,“红薯推广。”

  当然了,不管怎么说,这个职级要升上去,那就是一飞冲天。

  因而派人巡视并非是要去挑你的错处,实际上是要从旁协助你,有这么个人在,推广的效果才会更好,产出的粮食才会更高。你眼光要放长远些,红薯关乎甚重,是朕最为关心的政务之一,于大明社稷、天下百姓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你可明白?”

  朱厚照头疼,礼部尚书和左都御史,这两个是最喜欢跟他念叨君子小人那一套的。

  严毕云现在还不知道,他现在是被解了‘禁足令’,因为乱事平了,他也不必一直躲在屋子里。

  在南北直隶,提学由监察御史兼职,十三省则由按察司副使或佥事充任,职级要么是正四品,要么是正五品。

  不过他立下的功劳不小,势必要进行一次重大提拔以此来表彰其功,并示范给更多的人看,什么叫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翌日,内阁六部尚书全都入宫,他们都是来给皇帝上贺表的。

  说起严毕云这个人,他和王守仁同年,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年纪么四十左右,在古代这个岁数可不敢叫中年人,那再活几年都可以说是较为长寿的了。

  而在京,从二品就是侍郎官,大理寺卿其实不过正三品。

  杨廷和听到叫他,身子一震,“臣在。”

  皇帝这样两边兼顾着,都给点面子,算是寻常操作,王华也没甚说的,当即道:“陛下圣明。”

  其实王守仁的赏倒好弄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皇帝信任这父子俩,就算这次不升,下次也会升。

  挂钦差,加侍郎衔,虽无实职,但从此也是举足轻重的官员之一,以往那个提学则一去不复返了。

  严毕云拼着性命不顾也要来向他告密,实际上能力还在其次,关键在于这份忠心。

  提反对意见的,不是旁人,正是王守仁的亲爹王华,他言道:“严毕云身为提学,愿意为分外之责冒险而行,由此可见其胆识,且,若非有其密报,则朝廷不知山西事矣。因而臣以为严毕云应为头功。至于王守仁,他虽领兵平叛,但一来陛下早有布局,二来其帐下皆朝廷精兵,他的功劳实在不足道,因而恳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