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6章 商学院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使宋衡说:“商业经营核心在于信心,只有预期今后会继续赚钱,商人才会继续投入资金,购买更多的织机、雇佣更多的机户,市场才会久盛不衰,杭州这样的商业之城才能持续繁荣。

  若是商人没有信心,赚一笔就存起来,再赚一笔又存起来,那流通的货币始终不足,就如同人体血流不够,那始终是虚弱的。”

  出身少府的宋衡这样一讲,在场之人多多少少都理解了信心二字的重要。

  章黎也明白过来,“因而陛下是要借此而立下朝廷的姿态。”

  “是。”宋衡点头,并赞曰,“陛下每每有出人意料之举,不过事后看来确实是个好办法。”

  接着他向京里来的三位拱手,“大宗伯、大司马、威宁伯,圣旨到浙江以后,布政使司衙门已经按照纳捐的名单,逐一将捐银退了回去,并且布告全城,朝廷决不会借建造水师之名而向商人敛财,不管捐银还是不捐银都是大明的商人,都受大明水师的保护!”

  “嗯。反响如何?”

  “极为热烈。”宋衡也有几分激动,“下官为官多年,也接触不少商人,鲜少见到今日这般,托关系也要给官府纳捐的。”

  “这个口子不能开。”王华立马提醒。

  “下官知道,圣上旨意说不收,那肯定一两也不敢收。”

  梅可甲道:“也有人来找了我。他们之所以要托关系纳捐,便是因为此次朝廷不仅退还了六万余两捐银,圣上还朱批嘉奖那些商户。商人最缺官府关系,有了朝廷嘉奖,他们以后就可以多出许多便利。”

  不过这种机会事后肯定没有了。

  所以托关系显然无用,只不过总是有人想要试一试。

  商人虽然不直接为朝廷效命,但朱厚照从一开始就很注重商人的某些情怀,亲朝廷、为朝廷的,肯定会有优待。这没甚好说的。

  王华和齐承遂听下来,还是觉得没什么问题。

  浙江还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皇帝在此任用了不少年轻官员,圣旨在这个地方落地的情况很好,所以宴席的氛围很好。

  可惜这样的宴席王芷没有参加,她毕竟还是不方便,不过她那二哥回来也基本和她一字不落的讲了。

  听完后,姑娘有几分惊奇,“这么说起来,杭州已然是大变样了。”

  “应当是。要不明日出去看看?”

  姑娘捏着手指,优雅的点了下头,“那就劳烦二哥。”

  “自家人不必客气。”

  翌日。

  兄妹俩找来一辆马车。

  其实眼下的杭州城街头,最多的是各类绸缎庄和瓷器行,很多非本地的商人会选择在杭州找一个落脚点,一是方便他们和大明南洋公司进行业务往来,二也是参与到海贸大发展的趋势中。

  尤其令王芷印象深刻的是,杭州街头的乞丐很少。

  她坐在马车里,时不时的就要往外看一眼,行人来来往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