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12章 正德二十年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否真实准确。

  从正德十二年开始的丈量田地持续了五六年的时间,而花费那么大代价做出来的鱼鳞图册,很容易和事实不符。

  因为田会流转交易,

  因为原来的田主会生病死去,

  甚至老爹死了,兄弟分家,

  这诸多的情况随时都在发生,所以朝廷要实时掌握全国田亩的情况极难。

  对于知县来说,包税制之下,他当然是希望每年都完成上面下来的税赋指标。这是自明初就开始的。

  不同的是,大明现在取消人丁税是个明显趋势,像是江南已经完全取消了丁税,而一切锚定田地。

  这样一来,田亩越多,则应缴税赋越多,田亩越少,则应缴税赋越少。

  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人当知县,都会想着若本县在册的田亩越少,自然是所需缴纳的赋税就越少。

  比如说实际有一万两千亩,在册的只有一万亩,那么这两千亩的差额所产生的赋税,就不必上交了。

  当然,实际这样操作胆子很大,毕竟田亩不会无故消失,只是有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上司昏庸可欺,国家不会查处,

  而更隐蔽的手法就是新增田亩不入黄册!

  这才是真正的大头。

  也正是因为朱厚照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发现了这个现象,于是才设立田长一职。

  田长只对本县的田亩数量和权属负责,这个职位的诞生一方面是保证数据准确,另外一方面则是牵制知县,免得这帮人无法无天。

  夏言就在双流县担任此职。

  三年前,他之所以愿意回官府担任这等末流官员,外人只说他坐牢做怕了,其实似他这样的刚强之人,怎么会低头?

  更主要是因为正德十七年,圣谕四川各府田税税比继续降低,由十四年的十税一,降低为十五税一。

  实际上,主要是因为四川税基扩大,持续十年的移民入川,开垦荒田,已经让四川的耕地超过2000万亩,因为地方好,这里的亩产平均不必江南低多少,大约也要有2石到2.5石之间。

  换句话说,每年四川光是税粮就有300万石以上。

  实际上四川又何止2000多万亩的耕地,像是山西有4000多万亩田,山东有7000多万亩,河南更是有上亿亩田地。

  主要还是人少,这年头农业那是劳动力密集型,没那么多人手,农夫看着也只能干着急。

  好在是300万石的税粮在全国虽然排名靠后,但并不垫底,也不算很丢人,至少比十年前四川每年只能上交100万石左右要强。

  如此励精图治,方才有三倍的成长。

  一方面国家税赋增长,一方面百姓负担逐步降低,这才是夏言愿意出来为官的真实原因。

  不过他今日却遇着个麻烦事,便是县里偷偷摸摸来了个大户,暗地里在收购田地,平均每亩地十两银子,这够高了,又不是江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