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4章 朝堂政治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说得上政通人和,农业至少可以保证处处安定平稳,老百姓也算安居乐业。

  早早的将正德二十年朝廷需要的新版鱼鳞图册重新收齐上报,便是明证之一。

  事实上,这帮清谈之人,一是沾了朝廷给官员涨俸禄的好处,一是沾了天下清田令的好处,人地矛盾不突出,当官的不一定非要贪财才能过活,这才有了今天这般景象。

  在这个地方,你可以说他们没有东南富庶,他们还说你没有他们的礼仪兴盛。

  不过说到底,人有生老病死。

  随着鱼鳞图册的奏本一道的,还有刘健的辞呈。

  这也是朱厚照今天刚到行宫要和臣子们商议的事情。

  他说新疆和山东各有一封奏疏,也是指的这件事。

  杨一清的奏疏,他已先和户部尚书、兵部尚书通了气,随后拿出来讨论也没什么意外。

  处置方式简单明了:对于哈萨克国的内乱,便是暂时任其发酵,同时秘密接触其国内势力。

  等到时机,自然就是一击必中。

  朱厚照的对外扩张政策其实算是保守和克制的,但一旦真的动手,那就不会隔靴搔痒。

  “……山东巡抚的人选还真是不太好定,希贤公在山东二十年,处处都留下了他的痕迹,主要那里的官员都自号清流,若是去了个不能服众的人,反而会坏了山东眼下的大局。”

  皇帝给每个大臣都赐了座,顾人仪便是坐着讲了这番话。

  朱厚照听着很有道理,“但这次不答应也是不行了,三年前他就同朕提过,拖来拖去又是三年。而且再拖下去,将来换也还是面临这样的问题。”

  知识分子某种程度上最是没出息,一个个嘴上说着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实你只要不对他们的口味,他们最是计较和小气,而且说什么也要和你斗。

  朱厚照不想在山东掀起这样的风波。

  一来,那里常年平稳,不需要他太多担心,这样挺好。

  二来,一旦风波起势,最终发展成什么样,会不会外溢到京师,这都不好讲。

  总而言之就是不要出乱子。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人选才要议一议。

  现如今的朝堂之上,不是说没清流,但能够媲美刘健、德服山东的清流确实不多。

  可能靳贵算一个,但人家是礼部尚书,地位崇高,又没犯错,没道理忽然将人贬到山东去。

  顾人仪顺着皇帝的话推荐了人选,“陛下,不若就从山东当地提一人好了。山东布政使顾鼎臣博学多能,遇事敢言,久怀经济,皆所精通。正是山东巡抚的不二人选。”

  顾鼎臣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其人素有名望。

  算是刘健的左膀右臂。

  不过顾鼎臣在正德十一年时,任詹事府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这是正儿八经的储相之位。

  清流得不能再清流了。

  而所谓的遇事敢言,则让他对张璁的一些做法进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