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6章 货币白银化之下的大明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江南也进行了大面积的学术传播活动,提倡知行合一的他,绝不是只坐在衙门里办公,而是会根据实际的需求去了解当下的变化。

  从南京一路走到松江府,他听到的都是差不多的情况。

  松江府的现任知府是王以旂,正德六年进士,他向王守仁禀报,“自正德十六年朝廷在江南地区改良税法,由农田改为桑田的现象便屡有发生。朝廷如今要重新更新鱼鳞图册,但却没有当初的人力支持,眼下已经是加急在做了。”

  王守仁在江南这么些年,他是了解这个情况的,“苏湖熟、天下足,这个说法真是要改改了。本官此次遍访诸县,就是要将这些都了解清楚,以便向皇上禀报。”

  无商不富是不假,但是无农也不稳啊,江南这块地都种桑、不种粮,平日里还好,但就怕有个万一。

  说起来朱厚照在江南地区的经济改革是最为‘激进’的。

  首先是路引制取消,因为商业社会要求物资、人员、资本的快速流通,慢下来都是成本。

  其次是赋税制改革,

  因为取消路引,官方不再掌握人员的流动,自然就没办法再收取人头税。

  所以不得不推行土地税和人头税的合一。

  实际上就是加征土地税,取消了丁税这个说法。现在民间到底多少人口,朝廷已经没有准确数据了,但其实也别太高看自己,原来也不准。这个事是另外一项社会制度改革,暂且不提。

  总之,这是关于税收比例问题。

  在税收收取形式上,朝廷亦有改动。

  正德十六年,朱厚照首先在南直隶地区推行后世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正德十七年这个范围扩大到杭州、湖州、宁波三府。

  不过他所实行的一条鞭法,并不完全同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张居正看到的是传统赋役法的弊端,将所有税收统一以白银形式收取,方便的是官府、朝廷。但他强制推行按照白银收税,会给老百姓带来很多问题。

  比如说,大明虽然经历了白银货币化,但大明太大,穷人占据了9成以上,这些人都靠种地过日子。小农经济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他们也没有深嵌到商业交易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农民,哪来的白银?

  原先种田纳粮,现在要种田纳银,怎么办?

  那就只有将粮食卖了换成白银。

  这个过程,就会被盘剥。

  实际上这只是盘剥的第一道过程,后面还有呢,

  比如说……

  穷人交得都是碎银,说你家交三两,

  你拿一堆跟小石子一样的银子过来,谁知道是不是三两?

  于是就要称重。

  这也可以做手脚,秤砣放轻一点嘛,老百姓是不敢反抗的。

  还有,这些海量的碎银子不便运输,也很容易被偷盗,就跟一筐米一样,少一粒,谁知道?

  所以后来朝廷又规定,地方要把碎银子炼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