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零五章 郑玄北上_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问,又从张恭祖学习《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龗后师从马融学古文经。郑玄中年时代游学结束归于故里之后。客居东莱郡的不其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其中后来成名的学生有赵商、崔琰、公孙方、王基、国渊和郗虑等人。

  党锢之祸发生之后。郑玄遭到禁锢于是杜门注疏,潜心著述。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被世人称之为“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中平年间,各地黄巾流民起义,以至天下大乱,躲在不其山中著书授徒的郑玄因为粮食断绝,终于无法维持下去,只好与学生们痛哭一场,然后就此分手,各自逃亡。也就是在这个期间,郑玄的学生国渊随管宁和邴原避祸辽东,崔琰则回归家乡,后来又被曹操征辟,另外诸如赵商、公孙方、王基和郗虑等人,也散落到各地,失去了音讯。

  初平二年,也就是刘和回归幽州的那年,黄巾军攻占青州,郑玄在老家高密也无法待下去,便带着家人逃到徐州避乱。徐州牧陶谦曾大破黄巾军,境内比较安定,当他听说郑玄到来,极为欢迎,以师友之礼相接待。郑玄把自己安顿在南城之山栖迟岩下的一所石屋里,很少出头露面,仍然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典,注释了十分有名的《孝经》。

  郑玄在徐州客居数年,当时孔融为北海相,对郑玄特别尊崇,原因很简单,因为郑玄的远祖名叫郑国,是孔子有名的弟子,而郑玄本人则是继承和宣扬孔子儒家学说的学术领头人,这等于是在替孔融的老祖宗背书。

  孔融一面为郑玄修葺位于高密县的故居庭院,一面再三派人敦请郑玄回郡。就在去岁,郑玄终于从徐州返回了老家高密。郑玄回到高密后,孔融待之甚厚,告诉手下僚属要称呼郑玄为郑君,不得直呼其名。与原来的历史相比,郑玄提前两年也就是在六十八岁这年结束了背井离乡的流亡生恬。回到老家之后,郑玄老当益壮,仍然终日精研经典,博稽六艺,并时常睹览秘书纬术,似乎在学问一途上有着使不完的劲头,用不尽的热情。

  陈逸说服孔融之后,便前往高密县拜见郑玄。一向不喜见外客的郑玄,听说陈蕃的儿子来了,居然放下手头书卷,走出房门将陈逸迎进了自己的院子。

  陈逸拿出太傅刘虞、大学士蔡邕和冀州牧卢植三人的书信,面呈郑玄。

  郑玄看完书信之后,犹豫片刻,对陈逸说:“恒之当知老夫无意出仕,只愿在残烛之年再著一些疏文。刘伯安大人、蔡大学士和卢子干联名写信邀我前去蓟城,这份看重实在令人恐慌!老夫只怕去了蓟城,又要出任一些虚衔冗职,扰乱了心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