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二六章 谈艺(续)_重生之红星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才见面的时候见刘一民喊他郭沫若先生,还以为刘一民不了解自己的背景,不愿涉及政治之争,专门探讨艺术。这一听刘一民说毁家抗战,郭沫若忍不住集想起了留在日本的妻儿,唏嘘不已,眼眶也有点湿润,大有遇到知音的感觉。

  傅抱石见刘一民首先看的是自己的书,赶紧说道:“刘师长,这书篇幅稍长,一时半会儿看不完。请你先看大家的画作吧!”

  刘一民闻言合上了书,开始仔细地观看画家们的大作。

  这些艺术家都是历史上蜚声中外的大家,每个人的作品拿到刘一民原来生活的时代都是国宝。不过,这个时候正是东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发轫时期,中国人想学西洋画的立体、光影、人性,又没有西方文化的底蕴,画西洋画画的还稍显稚嫩。中国传统绘画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有点没落。这些艺术家们都处于探索阶段,象黄宾虹、徐悲鸿,都是在画西洋画的同时,也画中国画,还想着怎么样把二者融合起来。象张大千,那是一边画一边临摹,还没有后来那么大的名声。

  刘一民看了一会儿,见艺术家们带来的画作都是自己的精心之作,或油画或国画,山水人物,春花秋月,应有尽有,都是非常宝贵的作品。不过他们到八路军根据地后的作品,大部分画的都是冬日的沂蒙山水景致和苏北、皖东北风光,另外就是倪华、唐星樱、赵小曼、晶晶的人物画,连和儿都成了画家笔下的小八路,穿着小军装,两眼黑白分明,活灵活现。、

  刘一民不知道这些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良苦用心,见画上除了落款就是赠送倪华等人的字样,心里觉得怪怪的。

  不能说画家们画的不好,你看画面上的倪华,有穿着军装英姿飒爽的形象,有做手术时的形象,有披着长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形象,看得刘一民都一阵痴迷。

  最后,刘一民的目光定格在一副《运粮图》上。这幅画画的是绥远抗战时为前方将士运送公粮的场景,上面有田汉先生的题诗:“烽烟处处忍凝眸,此是存亡危急秋。一队毛驴千石麦,粮宦昨日过包头。”

  “一队毛驴千石麦,粮宦昨日过包头”。刘一民轻声吟哦几遍,这才转身问郭沫若:“沈逸千先生来了没有?”

  一个三十来岁的画家闪身而出,说道:“刘将军,我就是。”

  刘一民指着《运粮图》说道:“沈先生,这幅画是什么时候作的?”

  沈逸千回答说,这是绥远抗战时期的作品,是为了声援傅作义将军和他率领的抗日将士,1937年3月曾在南京举办“援绥艺展”,这幅画是其中的一幅。

  刘一民点点头说道:“傅作义将军是全民族抗日英雄,沈逸千身背画夹,餐风露宿,为战士们写生作画,鼓舞士气,也是民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