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4章 副国级贵宾_重生电子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主席,在他的强力推动下,筹备会已经召集教育专家在伦敦和香港举行了两次研讨会。初步确定了校址,港府同意在九龙塘划出一幅面积为15公顷的土地,作为城市理工学院的永久校址。而李轩也向港督阁下介绍了,筹备会正在全球遴选学校首任院长的最新进展情况。

  正如李轩之前所预计的一样,尤德爵士年初到香港,面对他的就是汹涌的民意。因此他在对香港市民首次阐述自己的施政纲领时。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港府的教育、工业、民生等方面的政策,做出了一系列的承诺。

  比如将加大力度支持香港工业的转型升级、又比如将继续推进香港的高等教育建设等。另一个时空。英国人在完成香港问题谈判后,就一改之前的殖民作风,开始大力扶持自由-化思潮。特别是九十年代初,末代总督彭定康上任后,用一系列手段加快所谓的香港民主化进程,给后来接手的内地政府带来极大的麻烦。

  而在八十年代前。香港作为一块殖民地,这些声音都是被极力压制的。港英政府最希望的是。所有华人都做温顺的二等公民。李轩在收购亚视后,就有意提前唤醒香港人的公-权意识。让殖民政府也感受一下民-主的威力。

  可以说李轩选的这个时间点非常好,中英谈判的大幕即将拉开,港府并不敢过狠的压制民意。因为香港市民的支持,是撒切尔未来与北-京谈判的一张重要底牌。而李轩恰好可以通guò亚洲电视台,这一香港最重要的传媒渠道之一,营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氛围,从而迫使港府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自己的政策。

  比如港府将会在下一个年度的财政计划中,加大对港大和中大的拨款,支持两所大学增加电子学系的招生学位。此外港府还决定将要拨款2000万港币,在沙田和大埔成立香港高新技术孵化园,支持港人的创业热情。政府的参与扶持对产业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李轩的个人力量再强大,也不可能代替政府的作用。

  而如果查看尤德的履历,他几十年的工作来从未跳出过外交领域,根本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唐宁街之所以选他来接替麦理浩出任香港总督,就是看中他在1974年到1978年担任过驻华大使,是英国外交部中有名的中国通。

  尤德来香港绝不是为了把香港建设的更美好,而是为了借助他的外交经验,帮助撒切尔内阁更好的与北-京周旋。所以如果没有强大的民意在背后推动与逼迫,这位尤德总督主动施政的意愿不会太强烈。

  除了亚视之外,李轩在过去的一年中收购了《信报》的40%股权,收购了《明报》的20%股权。李轩与两家报社的创始人,林行知和金镛两位先生都有过私下的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