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二章劝进(下)_南国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立国称王可不是一件小事,即便是杨渥想要简单的办了这件事,淮南的众多文武也不会答应。

  杨渥自己同样认为这件事不能就这么草草了之,他虽然不是铺张浪费之人,也比不了杨行密的勤俭节约,但在这种重大典仪上却是不会吝啬的。

  所以杨渥直接将这件事交给了高勖和殷文圭二人负责操办。

  既然是立国,那么就要正儿八经的组建起一套相应的典制才行。

  首先一点便是确立国号的问题。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名”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即便是普通百姓家里,给孩子取名字都是一件非常郑重的事情,其中包含着各种讲究;而给一国取国号就是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不得有任何草率。

  取国号可不是由着杨渥本人脑袋一拍就能决定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将来所立之国正不正的问题,若是杨渥由着自己的性子随便整一个国号,那不止会遭到淮南众人的极力反对,传出去的话更是会被人耻笑的。

  要取国号,首先一点便是国号的来源。

  国号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便是从起家之地得名。

  无论是周朝以前由后人追记的国号,还是之后由开创者定的国号,都存在这种情况。

  如夏启建国,以夏为国号。周姬发灭商建国,以周为国号。秦的祖先为嬴姓,因养马有功被周封于秦地,遂以秦为国号;后升为诸侯,仍以秦为国号;秦王嬴政灭六国称始皇帝,继续沿用秦为国号。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前曾为宋州节度使,因该地原属古宋国,便以宋为国号。

  除了以起源地得名外,第二种便是从封爵来。

  比如汉朝因为刘邦为汉王,曹丕建立的魏来源于曹操魏王的封号,晋朝来自于晋王封号,此外还有隋朝、唐朝,如今的后梁等都是这种情况。

  以上这两种属于得国号最多的情况,也是最受到认可的正统取名方式。

  除了这两种外,还有其他一些取名方式,比如以建国者的姓为国号的,如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南朝陈霸先建立的的陈就是这种方式。

  在后世大一统的正统王朝中没有一个以这种方式取国号的。

  再比如按照谶语来取名,这种主要是一些不入流的小国或者像后世的元、清这种游牧民族建立的朝代,自然不算正统取名之法。

  此外还有一些尊崇前朝的取名方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在以前的强大朝代中认个祖宗。

  比如后唐李存勖、南唐李昪就自认继承了大唐正统,由此定国号,还有刘知远、刘隐等因为姓刘,所以以汉为国名,再加上众多以“周”为号的朝代等,都是这种取名方式。

  最后一点,取国名一般都是用一个字为号,两个字的国号一般都是蛮夷小国所用,绝非正统国号,所以像什么“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