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八章求情_南国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解散或者另外寻找一个带头人了。

  “让他回禁军中来?不,老夫可不觉得这对他是一件好事。崇景这人我最清楚不过,争强好胜不说,偏偏眼高手低,没有那个能力,却又想身居高位,那只会害人害己的!像如今好好在厢军里面呆着也没什么不好的!”刘威摇摇头叹息道。

  黄讷连忙劝道:“可是国公,世子毕竟是你的长子,将来也会继承你的爵位。但他若是一直在厢军里面呆着,得不到多少立功机会,将来只怕……”

  “只怕什么?怕他继承了爵位后因为官职太低而丢脸吗?”刘威冷笑问道。

  正所谓知子莫若父,刘威对自己儿子当然是最了解不过的,知道他表面上看有些能力,但实际上却没有带兵打仗的才能,再加上他的心性又是个功名心太强的人,继续留在禁军之中只会坏了大事的。

  “可是国公,世子有上进之心,想要回到禁军中来,总不好不给他上进的改过自新的机会吧?”黄讷道。

  刘威听了不由得愣了一下,随即又沉思半晌,这才坚定的说道:“你不必劝了,老夫之意已决,崇景还是继续留在厢军中的好!”

  黄讷听了之后只好作罢,开始商议别的事情,不久之后才告辞离去。

  书房中,最后只剩下刘威一人独自沉思。

  他反对刘崇景回禁军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知道杨渥对他与陶雅这两个老臣的态度极为复杂。

  一方面,他们两人都是杨行密的同乡好友,在杨行密还没起兵之前就追随在左右了;换句话说,他们的地位就好比刘备身边的关羽张飞一般,都是最早的元从老臣;便是李神福都要比他们二人资历浅一些。

  而在之后杨行密创业的过程中,二人更是立下了极大的功劳,在如今的吴国朝堂之中具有极高的威望。

  甚至于,历史上杨行密病重时,就有不少人认为应该将淮南节度使的位置传给刘威。

  可以说,现在的吴国朝堂中,也只有这两人的声望最高了。

  所以杨渥对他们二人心怀忌惮就可以理解了。

  而在另一方面,杨渥又想着给这些功勋老臣一个善终,不希望做出诛杀功臣的事来,尤其是在刘威二人没有犯错的情况下。

  所以杨渥在忌惮二人的同时,又对二人极为礼敬。

  在刘威看来,现在的情况就是最好的,他自己在朝堂之上担任要职,长子则在厢军中担任闲职,如此恰到好处。

  而一旦刘崇景转入禁军,以他那么强的功名心和对权利的渴望,再加上他本身又缺乏能力,极有可能会打破如今的平衡,将刘家带入深渊之中。

  这才是刘威反对帮他在朝堂中说话的原因。

  可惜的是,有些事不是由他一人说了算的,即便是刘威打定主意不帮其子说话,但他耐不住许多门生故旧、亲朋好友的劝说。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