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三章 苏州之围(六)_南国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移动。

  城墙上,守将张达正满脸愁容。昆山位处苏州之东,位置险要,守军却只有三个营。当初他曾经向孙琰提出增加这里的兵力,但孙琰却认为昆山不是防御淮南的第一线,若是淮南小规模来攻,那么有常熟和苏州挡着就行了;若是淮南大规模来攻,那就应该尽量放弃周边县城,集中各县的兵力和钱粮来防守苏州以待救援。

  所以孙琰布置在昆山的兵力就只有这么多了,至于更后方的华亭、嘉兴等县,兵力更加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钱镠起家较晚,兵力远远比不上淮南,只能采取重点防守的办法。

  此时面对城外淮南军的进攻,张达一面在在城墙上来回奔走,鼓舞士气,一面暗中思考着如何退敌。

  如果没有好的办法就这么继续防守下去,恐怕城池最后也难免陷落。他听说苏州已经被团团围住了,而杭州那边更是发生叛乱,如今胜败不知。所以指望援军尽快赶来解围是不现实的。

  “如果投降的话?”

  这个念头刚刚升起就被他掐灭了。这倒不是说他对钱镠有多么忠诚,只是他的家人都在苏州,在苏州被淮南军占领前他是不敢投降的。

  心中想着心事,手中却半点都没有停。

  眼见着淮南军已经扛着云梯快冲到城下了,张达大声呼号道,“预备,射!”

  顿时士兵们纷纷张弓射去,箭雨遮蔽天空,但城下淮南军却只有十几人中箭倒下。

  “再射!”

  又是一轮箭雨,这次敌军靠的较近,倒下的要多了一下,但淮南军依然不退,纷纷将云梯搭上城墙,准备登城。

  “准备滚木!”

  ……

  半个时辰后,随着一阵鸣金声传来,攻城的淮南军开始缓缓撤退。守军士兵们纷纷欢呼,人人脸上布满喜色,“胜利了!”

  然而与士兵们的欢呼不同的是,张达看着对方有条不紊的撤退,却一脸阴沉,“唉,今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他知道若是敌人发疯一般的进攻那反而是好事,所谓“刚不可久,柔不可守”,敌军一味强攻,肯定坚持不了多久;但现在敌人这样有条不紊的攻城,那就说明敌军将领头脑冷静,今天仅仅是试探一下,接下来的攻城就会越来越猛,而自己一方却会不断的被放血,直到筋疲力尽时就是城池陷落之时。

  接下来的几天淮南军果然不慌不忙的攻城,一点点的给城内守军放血,仅仅十天下来,守军便伤亡了两百多人。

  这天,刚刚打退了淮南军的进攻后,张达草草交代了守城的营指挥几句话,便愁容满面的回到自己的府宅。

  “将军,崔县令前来求见,正在客厅等候。”这时候下人突然来报。

  “崔肃?他来干什么?”张达有些疑惑,他与县令崔肃的关系可不怎么好,只是因为最近守城才融洽了一点。

  匆匆赶到客厅,一番客气后,崔肃肃然问道,“敢问张将军,如今战况如何?”

  他虽然是县令,但在昆山却没有多少权利,不要说军权,便是平时昆山的政务都是张达说了算,所以他和张达的关系只能说一般。

  张达心中虽然忧虑,但也知道要给这些人守城的信心,所以他笑着说道,“崔大人放心就是,今天敌军攻城已被本将轻易击退了,杀死了他们上百人而我军伤亡却很小。所以大家都不要担心,敌军攻不进来的!”

  崔肃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将军何必瞒我?本官虽然不懂军务,却也知道这十天来将士们伤亡很大,若是没有别的办法改变局势,只怕将军守不了多久了。”

  当初秦裴当初之所以能坚守,那是因为他当初兵力有三千人,而且那时候他们还能指望淮南派援军来解围;但现在的昆山显然不具备这些条件。

  “嗯?”张达皱了皱眉,眼神肃然看向崔肃,冷冷说道:“怎么,难道宋大人是想劝本将投降的?”

  崔肃笑着摇了摇头,“非也,本官不过是为将军引荐一个人而已。此人有一策可助将军破敌。”

  ……

  ps:求收藏,求推荐!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