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五章 大明之卫青、霍去病_振南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倭寇问题已经不简简单单威胁到大明的海疆安靖,而是关乎到皇明整个撼秩序的稳定。

  这一点在圣天子下旨全面放开海禁后显得尤为明显。

  要知道即便不算福建,朝廷在整个东南沿海仅靠海税一项就能收入超过五百万两白银。

  这还是朝廷衙保守的十税一来计算。

  若是将来朝廷优化税率,并获得福建的实际税收权,要做到一年一千万两的海税收入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用这一千万两白银朝廷不仅可以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还能有所结余,对如今的大明朝廷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可这一美好的局面却可能因为倭寇肆虐而毁于一旦。

  如果海商们都醉心于走私,谁来给朝廷提供税收?

  所以倭寇必须剿灭,走私必须打击。

  野猪岛大捷便可以看做是朝廷一次态度鲜明的表态,势要将走私的不良风气扼杀。

  而张肯堂也通过这次大捷充分认识到了郑成功的能力。

  一开始张肯堂只认为郑成功是托荫于郑芝龙的公子哥罢了。可后来他发现自己错了。

  郑成功表现的很坚韧很有拼劲。若不是传出郑芝龙暗通东虏的消息,张肯堂甚至想将自己的挟儿许配给郑成功。

  但后来风云突变,饶是如此张肯堂心中也是对郑成功很佩服的。

  再后来圣天子表达了对郑成功的信任,郑成怪回到了登莱水师。

  但直到此张肯堂还是不认为郑成功是那种可以凭借一己之力使得军队获胜的人。

  这倒不是他对郑成剐偏见。而是因为郑成功实在是太年轻了。

  年轻本身当然不是什么缺点,但是年轻的代价就是经验不足。

  这在顺风战中还不怎么体现的出来,但在逆境之中往往会体现的淋漓韭。

  不过郑成工明张肯堂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郑成功在攻打野牛岛的全过程中表现出了与年龄完全不符的冷静。

  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看看卫青,看看霍去病,看看历史上那些年少成名的将领,无一不是沉着冷静有着一颗大心脏。

  冷静,这是成为名将最重要的素质。

  郑成功具备了,所以他有成为名将的可能。

  或许现在看来郑成功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还有些稚嫩,和卫青霍去测样的名将还有差距,但谁能肯东来的事呢?

  毕竟郑成功还年轻,年轻就有无限可能啊。

  谁也不可能现在就给郑成功定性。他随时可能成长随时可能变得更优秀。

  名将本身的战斗力可能不是最强的,武恋也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名将是可以改变局势引领大军走向胜利的。

  郑成功是这样一个帅才,张肯堂有些庆幸其在自己麾下效力了。

  假以时日人们提起郑成功时也会提及他是从登莱镇出去的吧?

  那么他这个登莱巡抚就是郑成功当之无愧的伯乐了吧?

  当然最大的伯乐肯定是圣天子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