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5章 赞助_溯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过得很快。

  不知不觉,半个月就过去了,于东他们基本上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

  但是工作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涉及到的东西很多,又要各方满意,所以真做起来非常耗时。

  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好的进度,是所有人不分日夜的工作换来的。

  于东反而是最轻松的那个,他总是丢下一句话就能让刘昌敏他们忙活大半天。

  特别是几个还没有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这段时间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设计工作的强度。

  王阔平时那么喜欢说话的一个小伙子,这段时间除了工作,压根没有时间去跟人抬杠。他能力很突出,在道具设计这块非常有天赋,而且他还对商业性很有把握,总是能提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

  最让众人意外的是,在于东提出要设计手机保护外壳的时候,他竟然提出了联名款。

  联名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历史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前。

  但是此前却从来没有人在电影里面这样尝试过:将两个品牌通过一个概念性的产品联系到一起去。

  环球影业那边当然非常开心,又去收割了一波耐克,拿到两百万的广告费。而环球影业需要做的,不过是在电影里面加一个至少三秒钟的带有耐克标志的手机壳镜头。

  因为这个点子,斯皮尔伯格甚至想要来挖人。

  于东去问过王阔的意见,不过王阔却拒绝了。这让于东对王阔有些夸目相看,这小子除了是个杠精,竟然还能忍住诱惑。

  当然,不仅仅是于东他们团队让环球影业惊讶,反过来,环球影业的商业能力也让于东他们感到惊讶。

  可能是摩托罗拉的广告合同让环球尝到了甜头,他们开始加大了找广告赞助的力度。

  零零散散谈了不少广告,但是都是一两百美金,甚至几十万美金的那种小单子。

  而最让于东意外的是,他们竟然拿到了英超的广告赞助。

  不过仔细想想,英超刚刚成立(改名),确实需要一波宣传,而且这些年英超一直都谋求发展,成为第一联赛,所以他们花钱赞助,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

  “这恐怕是我广告最多的一部电影了。”

  于东离开环球城的前一天,斯皮尔伯格在送行宴上十分感慨地对于东说了这么一句。

  不过听得出来,斯皮尔伯格还是很高兴的,因为他可以为电影增加一些预算了。而且这些广告其实都选得不错,非常适合电影。

  本身电影为了增加现实感,就需要出现一些品牌把观众代入进去,接受一些品牌的赞助,不过是互利共赢而已。

  而且广告赞助这事对斯皮尔伯格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他拍《》的时候,就创造过一次广告赞助的经典案例。

  当时好时公司顶替玛氏成为电影赞助商,掏了一百万美金,把他们生产的糖果放进了电影里面,最终获得了巨大的受益。

  据说,如果是正常营销的话,好时至少要花费一千五百万美金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所以这次的广告能卖得这么好,不仅仅因为电影本身的特性,也跟环球影业之前那次成功案例有关。

  我看有读者不喜欢美国这块的内容

  后续还有挺长一段都在美国,不过商业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没有了,会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情节,比如文学荒漠的文学圈……

  商业这块我自己并不喜欢写,因为不擅长,但是又不得不写。总是一笔带过的话,情节会脱节,我前两天还看到有两位朋友问为什么主角有钱投资公司,这就是因为我对认购证的叙述太少

  还有那些营销套路啊,其实我本人都不懂,是我的朋友吉米指导我写的。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