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5章 串门子,逗闷子(加更求月票)_溯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东请客,这顿饭就是私宴,所以吴常新他们都没有太多地去聊公事,更多地是聊于东、苏桐还有余桦。

  他们三个是两所学校的交集,既是娘家人,又是婆家人。

  “这次我们来呢,是要实地地看看金艺长个什么样。现如今,燕师大的师生对金艺太好奇了,这可都是于东他们三个的功劳啊。”

  说起金艺,童庆炳就忍不住要提一提《黄瓜园随笔》,“《黄瓜园随笔》系列出来之后,我们学校也有人出了什么燕师大随笔,还有积水潭随笔。”

  听到积水潭随笔,于东和苏桐都笑了起来,燕师大有个别称,叫作积水潭师专,因为燕师大就在积水潭地区。

  其实很多学校都有别称,譬如清华的“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大学的“SYS大学”等等。

  这类别称,旁人来起可能有些唐突,但是自家学生来起就多了些趣味。

  杨敏如笑着开口,“于东跟苏桐两个我都是教过的,那时候的苏桐,没人怀疑他会成为一个作家,因为那时候他就经常写小说在知名刊物发表了。倒是于东,品学兼优,成绩前茅,一点都不像会成为作家的。”

  “杨老师这话我听明白了,于东品学兼优,我嘛,就稀里糊涂。”苏桐说道。

  “倒也不算稀里糊涂,反正我记得你上我的课就不太专心。”

  “这就冤枉我了,咱们系的课我就听您课最专心,过了这么多年犹记得您在课上教的薄醉。上次我们出去吃饭,还说到这事。只不过薄醉难找。”

  “光记住这些了,专业知识全忘了吧。”

  杨敏如身形偏胖,不过因为常年读古书,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古典的气质,连说话都带着不同常人的腔调。

  如果只看她的样子和状态,旁人大概会以为她才六十来岁,绝不会相信她如今已经年近八十。

  私下说话的时候很少听她提起古诗词,不过一旦喝起了酒,各种各样的诗,各种各样的词,叭叭叭就地往外冒。

  再后来,于东他们就见识到了何谓薄醉。

  薄醉的杨敏如,跟许多人喝完酒一样,絮絮叨叨说个没完,只不过她说得更加风雅,不会让人厌烦。

  譬如散场结束的时候,她拉着程砚秋死命地夸赞。

  什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什么“芙蓉不足佳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还有什么“状似明月泛云河,体如清风动流波”,全都用在程砚秋身上。

  你要说她醉吧,各种诗词信手拈来,一点都不带卡壳的。你要说她没醉吧,这状态就不像个正常人。

  对于那些把自己夸到天上的话,程砚秋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扶着杨敏如的胳膊防止她摔倒。

  杨敏如似乎特别喜欢程砚秋,后来去了酒店,非要拉着程砚秋去她房间说话。本来于东他们也不放心她,正好她拉着程砚秋,便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