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7章 军户和盐商_末代锦衣卫指挥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讲,他不知道清朝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不过他也不需要知道这些了,总之下一步对大明的盐业改革是必须要大刀阔斧进行的,至于有人不服,那就看他们服不服锦衣卫的刀子吧。

  只要刀子磨得快,还有谁敢不服的?其实也不需要杀那么多人,杀鸡儆猴,杀一批出头鸟,剩下的都老老实实听话了。

  用完了午餐,时候已经不早了。其实这顿饭是从早上一直吃到傍晚,赵鹏感觉连晚餐都不用再吃了,直接回岸边,命令锦衣卫安营扎寨。

  本来张千户要留下赵鹏在自己宅子中住宿,却被赵鹏拒绝了,他执意要和自己的弟兄们一起在外面安营扎寨:“多谢张千户好意,但这些兄弟们大部分都是本候从北方带回来的,他们行军在外,都习惯了同本候住在一起。”

  张千户无奈,只好让赵鹏离开了。赵鹏在离开之前,向张千户讨要了那小丫鬟的卖身契。

  外面狂风暴雨,雷电交加,风非常大,所幸的是,郑家军船队已经全部停泊在内港了,而且台风并没有在汕头一带直接登陆,而是从外面的海面过去。虽然江面上风浪很大,但是船只在避风港内,却不会有什么危险,只是船上的人随着船上下颠簸,很不舒服。

  最苦的还是赵鹏他们这些上了岸的锦衣卫们,在风雨中扎营,可是一件苦差事,但是这些锦衣卫们没有一个人叫苦,都忙碌着修建营寨。

  锦衣卫们在风雨中忙碌着,刚刚救下的那位小丫鬟也卖力的帮忙,虽然帮不了多大的忙,但她帮着锦衣卫们递工具,帮助扶住木桩,也算是出了一点力。

  忙碌到了很晚,风雨小了一些了,简易的营寨也完工了,木柱子顶入地下,上面铺上木板,木板上再立起木桩,然后铺上帆布,就修建成简易营房。铺设在木板上面的营房,可以让营房内显得比较干燥一些,否则,下雨天直接把帐篷修建在地面,地面都是烂泥地,很不舒服。

  安营扎寨了下来,赵鹏才把之前化装成盐贩子分散出去打探消息的锦衣卫叫到自己的中军大帐中询问情况。

  根据锦衣卫们了解到的情况,这里的军户们日子过得确实是苦不堪言,没日没夜的砍柴煮盐,生产出来的盐被盐贩子低价收走,辛苦所得只能勉强糊口,而盐贩子一转手把盐卖给盐商,却几乎是不劳而获获得暴利。

  军户们家中都是漏水的,地面就是泥土地面,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到了下雨天,家中地面都是泥泞的。军户们家徒四壁,干净得连老鼠都没有,可能连老鼠都饿死了。

  能当上盐贩子的,一般都是总旗、百户的亲朋好友,但是这些盐贩子赚到的钱,还只是小头,真正的大头,自然是那些盐商、士绅和官员们赚走了。不过盐商看在那些盐贩子背后的人脉关系,从手指缝中漏出一点汤给他们喝,就足够他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了。

  古代的盐价是很高的,不是产盐地的平民百姓,平日里吃饭连盐都舍不得多放,就是因为盐的消费占了百姓日常消费中很大一部分。可是那些真正生产盐的军户们,却根本享受不到高盐价给自己带来的任何好处,他们只能挣扎在死亡线上。

  赵鹏点了点:“我明白了,盐业制度咱们必须要改革了,也许为此会死很多人,但是那里有变革不要付出代价的?想要变革,必须有代价,而且是人命的代价!”

  之后,赵鹏又叫来白天救下的那名小丫鬟:“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

  小丫鬟怯生生的回道:“回老爷,奴家名叫依云。”

  “老家是哪里的?”

  “奴家老家就是这千户所,家父便是千户所军户,只因为欠下千户老爷高利贷,家父只好拿奴家低了债。”

  赵鹏道:“今后你就跟着我去南京了,给左小姐做一个贴身丫鬟吧。”

  “多谢老爷!多谢老爷!”小丫鬟连连道谢。

  “好了,时候不早了,你去外面的营房休息吧。明日一早,你带本候去你家中一趟,向你家中父母道个别吧。”赵鹏道。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