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9章 钱法困境_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后你官府还让我们用铜钱,不肯我们用银子,自己又在收银子。

  于是肯用铜钱交易的人越来越少,钱法就更加的不通。

  大明朝钱法问题原因很多,私铸成风自然是一个问题,而朝廷没有打击私铸,反而开始和私铸比烂,也开始发行成色更差,面额更大的铜币,利用铸币反过来掠夺民间的财富。

  说白了,疏通钱法本意自然是好的,是为了解决流通货币不足的问题。

  这是一个货币问题,但是朝廷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却只想着从中赚钱,这个雪球只能越滚越大。

  到了崇祯手上,他的福份都被祖先们享光了,钱法只能彻底崩盘了。

  朝廷要在福建铸钱,苏泽开始思考能不能从这次铸钱中得到什么好处。

  私铸?这种事情苏泽自然是不屑为之,一场大贬值掠夺的是普通百姓的财富,而真正的上层是不会从铜钱贬值中受损的,反而会从中得利。

  就比如方家,她家就早早的听到了风声,然后提前将铜钱换成银子,等到朝廷开始铸钱,铜钱的价格跌落之后,她们手里的银子反而更值钱了。

  和方家一样的都算是好的,有的大家族会干脆直接下场收含铜量高的好钱,改铸成含铜量低的劣币,扰乱货币市场秩序,而大明官府对此也只是睁一只闭一只眼。

  苏泽不由的感慨,大明朝廷的幺蛾子真的是一出接着一出。

  苏泽提起笔,又在给林默珺的信上加了一句,尽量将手里的铜钱用出去换成银子。

  就在苏泽写完回信的时候,汪道昆也在给自己的同科好友张居正写信。

  张居正是嘉靖二十六年考取进士,他当时是二十三岁,得中二甲第九名,授庶吉士。

  汪道昆也是同年的进士,同样入翰林院,他们是同科加同馆,这就是相当亲近的关系。

  汪道昆是二十七岁中的进士,和张居正都属于少年得志,两人关系不错,时常有书信往来。

  去年张居正以病请假离开京师来到故乡江陵,但是也时常和好友写信讨论朝堂局势。

  汪道昆又购买了一本《古文观止》,将这本书和自己的私信一同寄给张居正。

  张居正在和汪道昆的来信中多推崇王安石变法,汪道昆原本也是他一样,都是支持朝廷变法的。

  但是在看了苏泽的评注之后,汪道昆的又有了不同的想法。

  只要如今朝堂这个局势不改变,就算是推行新法,那也只是更加盘剥百姓而已。

  汪道昆在信中写道:“若行新法,吏治为先。若吏治不清,所用之人有私心而无公心,则新法利一时而弊长久也。”

  合上信,汪道昆又叹息一声,吏治吏治,说起来容易,想要清实在是太困难了。

  一想到京师的状况,汪道昆更是对大明朝的前途绝望。

  他又看了看桌子上的信,自从自己出任福建督学以来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