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9章 船,倭奴_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岛,立刻成为了东亚的贸易中心。

  林默珺说起了长宁卫目前的产业:

  “我们出口海外的主要产品是红茶、柑橘和乌梅。”

  “卖给福州的主要产品是棉布、药品、香料和染料。”

  出口海外的商品最主要的自然是红茶了,不仅仅是西洋人,现在南洋诸国也爱上了红茶,这种在海上运输不变质的茶叶,以浓香回甘的口感征服了很多原本不喝茶的人。

  今年的存茶早就已经卖光了,明年茶叶的订单都已经有人预付钱了。

  在有了订单之后,武夷山的茶园也迅速的转型,以往只有苏泽的茶园和熊家的茶园制作红茶,现在整个武夷山上已经有七八家茶园表示愿意明年也制作红茶,然后再委托苏泽代销。

  苏泽并不吝啬于红茶制作的技术,茶叶这种产品的性质,就注定了茶叶的利润不可能苏泽一个人吞下。

  打理茶园需要人手,而一个新茶庄需要几年才能出茶,而品质好的茶园更是掌握在世代为茶农的家族手里。

  这也是当年蔡家要处心积虑夺取熊家茶园的原因,一座稳定出产的茶园很少有人会卖的,而建造一座新茶园的时间成本又太高,而且武夷山上适合种茶的地方也早就被人占了。

  苏泽当然不想要和蔡家一样却抢夺别人的茶叶,所以他只能不断的推广合作红茶制作的技术,将更多的茶园拉入他的产业联盟中。

  只要将渠道,也就是售卖的路子掌握在自己手里,那红茶买卖肯定是赚钱的。

  不过这也是暂时的,大员岛也有大量适合建造茶园的地方,后世这里也是乌龙茶的重要产区,只要开发了大员岛,就可以掌握全部茶叶贸易了。

  茶叶赚钱,柑橘和乌梅也成了拳头产品,苏泽还是有些意外的。

  听了林默珺的解释,苏泽也就不意外了。

  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中国船长就已经发现用柑橘和乌梅可以预防败血症了。

  在东亚地区所有经验丰富的船长们,都会在出海的时候采购柑橘和乌梅,来补充海上航行时候缺乏的维生素,避免败血症的发生。

  福建本身就产柑橘和乌梅,长宁卫不过是收购了这些农产品卖去琉球罢了。

  除了茶叶之外,苏泽更关心棉布茶叶。

  他问道:“我们长宁卫的棉布卖的怎么样?”

  苏泽也知道现在长宁卫的产业大,他刚刚回到长宁卫就看到好几个大的织布坊,在林显扬嫂子陆氏的带领下,长宁卫已经成为附近最大的棉纺织基地。

  光靠着背山村的棉花供应已经远远不够了,好在福建种植棉花的地方不少,在苏泽中举之后长宁卫就派出人去谈合作,和周围好几个产棉花的村子达成了长期的合作协议。

  林默珺说道:“陆氏嫂嫂说,如果用长宁卫棉布的名头不好卖,让我们将棉布拉到福州,套上松江棉的名头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