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0章 父母之爱儿,则为之计深远_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爹,您说的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咱们东南是法制社会,怎么可能动不动抄家。”

  徐阶感慨儿子的天真,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而是说到:“那爹换个说法,你在商业上是有天分的,你的儿子们呢?”

  徐琨愣了一下。

  徐琨也已经是四十多了,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

  但是这两个儿子,目前看来都没什么商业上的天分。

  甚至将这个范围扩展到他的另外四个侄子,徐家第三代人好像都没什么商业上的才能。

  这也是徐琨一直发愁的事情。

  他已经四十多了,就算是徐家人长寿,徐家的产业如今也遍布东南,他也已经跑不动了。

  很多事情需要儿子出面去做,可是那两个儿子不提也罢。

  长子徐锦,一直都对算学感兴趣,这还不是那种账房那种算学,而是徐琨完全不能理解的算学。

  什么求导数,什么微积分,在徐琨看来就是天书。

  前阵子长子瞒着自己去南京考上了天工书院算学科,竟然放弃家族产业去读书去了,差点没把徐琨气死。

  次子徐绣算是一个正常的纨绔子弟,对于声乐非常喜爱,经常出没于声乐场所。

  这家伙甚至还去码头去找西洋人,学习他们的乐器。

  前段日子更是资助了一支乐队,竟然搞的全城轰动,吓得徐琨连忙将次子禁足在府内,禁止他出门瞎折腾。

  徐阶这么一说,徐琨头疼起来。

  徐阶又说道:“而且伱说现在铁路不是好的行业,那我且问你,棉纺织八年前的利润如何?”

  八年前?那就是苏泽的《天工开物》在江南刊行的时候,那时候徐琨果断砸了家里订购的旧纺纱机,换成了大都督天工开物中的新式纺纱机,在这一轮中跟上了技术革命。

  那是徐琨的高光时刻,他还经常拿来和儿子们吹嘘自己当年英明的眼光。

  “五倍利!”徐琨说道:“那时候新纺纱机一台顶过去一百台,一个工人织出来的纱比以前一百个工人织出来的都要多都要好!”

  “那时候谁手里有棉花,织出来的就都是钱啊!”

  徐琨回忆起那时候的好时光,那时候徐家工坊不是纺织机,而是聚宝盆!

  “五年前又如何?”

  “三倍利,五年前和明廷大战,我们徐家接了军方的订单,那一年棉花价格大涨,我们也赚了不少。”

  “三年前又如何?”

  徐琨的语气不再激动,他说道:“一倍利也不到了,三年前江南的工坊也多起来了,南直隶的北方各县,以及福建浙江很多地方,也开始投入纺织机开始发展棉纺业,那时候我们徐家虽然还是江南最大的棉布商人,但是利润已经薄了很多。”

  “一年前呢?”

  徐琨沉默了一下说道:“不到五成利了,这还是在我们自己组建商船,将棉布卖到海外以后才有的利润。”

  徐阶点头说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