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章 倚关攻恭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

  欲求不得厌饱,这班人对当国的恭王愈加憎恨,暗地里形成了一股倒恭的潮流。

  一个是洋务和保守之间,新旧水火。

  洋务派对轩军的胜利,当然欢欣鼓舞,这是不消说的;荒唐的是,不少守旧人士也自以为找到了支持己方立场的依据:中国人既打垮了洋人,可见洋人那一套本不中用,之前道光朝和咸丰朝那两场乱子,不过是洋人一时侥幸罢了。治国平天下,还是得祖宗章法、孔孟大道啊。

  洋务派瞠目:轩军用的可是洋枪洋炮!

  保守派:洋人的坚船利炮,咱们花点银子也就都有了。其他的奇技淫巧,拿来做什么用?

  其时的中国,真正办开洋务的,主要是两个地方,一个北京,一个上海。上海那边,保守派们自然当看不见,集中火力攻击的,是北京这一块。于是,一度被关卓凡献“请他们来试试”之计压下去的反对洋务的风潮,又抬起了头。

  北京主持洋务的,是恭王,于是嫉恨汉人的旗人和反对洋务的守旧人士,自然而然,结成反恭的联盟。

  另有一种人,专门投靠刚刚崭露头角的新贵,提前预留地步,以求日后的飞黄腾达。为此他们不惜对当道者主动发起攻击,为后起的新贵扫清障碍。这班人中尽有胆大心黑的,遵循的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思路,失败了轻则降级免职,重则充军杀头,但若功成,回报却极其丰厚。

  他们眼中,当道者自然是恭王;这新贵嘛,乃是关卓凡。

  其实,当时关卓凡还是被视为恭王一系的,但对于这班人来说,这个根本不是问题。历朝历代,把恩主踩在脚下,借势上位的,不知凡几。

  这一班“政坛狙击手”,正暗地里磨拳擦掌,只待轩军回国,就要有所发动。在日后波云诡谲的政争中,他们会有精彩表演,现暂时按下不表。

  几路人马,共同的目标,是恭王;共同的“倚靠”,是关卓凡。

  还有最后一路,异曲同工,也是“倚关攻恭”。

  几路之中,以这最后一路能量最大。但这一路说到人数,究竟起来,却只有一人。

  这个人就是慈禧。

  对待旗人和洋务的态度上,慈禧和恭王是完全一致的。

  但对待权力的态度上,可就不一样了。

  慈禧的地位非常微妙。名义上,最高的决策权在慈安手里;而实际的办事权,全部掌握在恭王的手里。就是说,慈禧如果想做成一件事情,第一,要慈安支持;第二,要恭王服从。二者缺一不可。

  慈安是很少不支持她的,这一层问题不大;但恭王可就不是完全服从了。

  叔嫂二人如果生出不同意见,最终又不能达致统一,会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慈禧迁就恭王,这种情形并不算少。

  一种是慈禧坚持,恭王只好遵命。

  但“遵命”绝不代表慈禧的意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