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九章 百脉贲张,心旌摇动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圣母皇太后的身子,微微一颤。

  密集的鼓点敲击了起来。

  华尔和张勇纵马而回,在銮驾侧后方,左右夹护。

  鼓点倏然而止,军乐随即奏响。曲风甚奇,是圣母皇太后从未听过的——旋律雄强刚健,节奏齐整鲜明,迥异于多少年来听惯了的金石丝竹之属。入耳片刻,慈禧便觉心跳血热,手似欲舞之,足似欲蹈之。

  驾辕的驭手,足跟轻轻一磕,阿拉伯马扬蹄向前,銮驾启动了。

  眼见近得第一个礼兵方队,銮驾右后侧的张勇大喝一声:“敬礼!”

  那礼兵方队,一水的斯潘塞连珠枪斜挎胸前,右手持枪托,枪口上指,左手垂于身侧,张副总指挥话音刚落,只听“啪”一声大响,除了一个旗手,其余一百五十八人齐齐左手上托枪身,然后齐声高呼:“乌拉——!”

  虽然只有一百五十余人之数,但动作之齐整利落,声调之高亢雄浑,犹如万马千军迎面扑来。圣母皇太后不自禁又是一颤。不过御姐就是御姐,并没有忘了关卓凡嘱咐的:抬起左手,微微摆动。

  士兵们的呼喊愈发穿云裂帛:“乌拉——!乌拉——!”

  如是者三。

  关于“乌拉”,在此之前,关贝勒和圣母皇太后在床上开会的时候,曾经给领导汇报过,说这就是洋人的“万岁”的意思。

  其实,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早已莫可究诘。

  按关卓凡自己的研究,“乌拉”这个口号,历史上于欧洲多国流行,日耳曼语系、拉丁语系、斯拉夫语系中都有类似的发音,都表示同一种热烈激昂的情绪。其源头何在,已不可考,能够确定的是,法国人的“乌拉”,俄国人的“乌拉”,还有美国人的“乌拉”,通通系出同源。各语种的“乌拉”,发音当然有所差异,中文翻译成啥自己随便。关卓凡决定,本时空,俺就用原时空毛子的翻译好了。

  走过礼兵方队,就是第一个步兵方队,方队右首边,两个领队笔直兀立。他们两个,不同另外三百五十人斜挎步枪,而是腰带上扣皮套,里面装一支左轮手枪,见到銮驾过来,身子一挺,举手至额,高声吼道:“敬礼——!”

  “啪”一声大响,三百五十名士兵,左手上抬,抓握枪身,然后齐声大吼:“乌拉——!”

  人数既比礼兵队多了一倍有多,声势就更加猛烈,虽然圣母皇太后已经有了前边的“经验”,但依然又是微微一颤。

  “乌拉——!乌拉——!”

  一个又一个的方队,一声又一声的“乌拉——”,犹如怒雷滚滚,连绵不绝,回响天地,无始无终。校场四周,惊鸟回翔,一群又是一群,在铅色的天空中,在低垂的云层下,盘旋往复,忽起忽落,却始终不肯着地。

  真正是天地变色!

  好像行进在汹涌澎湃的滚滚波涛之中,圣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