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3章 扬州要出大名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至。这种事情报到朝廷上,朝廷脸面何在?”

  朝廷、官场,搞成了这副模样,总归不见得脸上有光吧?

  从这个角度看,缉私反而是百姓反对的。

  还不如进行市场化运营。生产、销售都交由商人,只将盐场的所有权拿在手中。

  当然,看到皇帝两位心腹都是这个态度,他心中的疑虑也有所消解。

  而这些行政成本,都是由官府承担的。

  否则千千万万的灶户自己就开始销售私盐了。

  这个衙门可不是个小衙门,除了邹澄这个转运使,下面还有同知、副使各一人,以及数量不等的判官。

  毛语文这个不担心,他担心捂着什么事情叫皇帝给发现,那才是问题。

  “两位不必急,奏疏赵某已经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师了。相信陛下会有决断。所查获的盐商逐人逐日审理也可完成,无非就是时间长短。现在的问题是这运司衙门,这般报上去,怕是朝堂震动、陛下震怒。”

  “叶奇军是永康侯的人,永康侯自邹澄入京、顾佐被抓之时就觉察到了危险,所以叶奇军知道的也早,地窖就被搬空了。属下反复拷问此人,但他想要活命,死活不肯说出银子在哪儿,怕说出来就再没生还的可能。名单上另外两个盐商,也是同样的情况。”

  所以他的奏疏走的也是八百里加急。这些事情作为巡盐御史,他是一定要和天子禀报的。

  此外,他先前计划施行盐场拍卖,这个思路他还是觉得不错。

  朝廷、官场从来都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如果朝廷真的觉得运司衙门弄成这样很失脸面、想找个背锅的人的话,

  这件事没有个结果,就一定不行!这句话说的简单,做得到的皇帝有几个?

  其实很多事情,就是一个决心、一个魄力的问题。好些时候,方法都定得对,就是执行不坚决,这边要放一个人,那边要放一个人,到最后就成了摆台唱戏,图了一个看着热闹。

  大明朝到现在还没有查出过这样的案子,这是真正的一窝贪官,一旦报上去,百年之后的后人都会提及此事。

  叶瞰最初还很担心,因为他与宫里的人接触,结果叶奇军的地窖还是空的,最后把叶奇军打得半死,又到处搜刮,总共也才弄出来二十多万两银子,

  这是其一。

  屋子外传来韩子仁的声音,

  “能有多不易?原先韩某任知县的时候就说过,百姓,无非是给其一条活路。现在一边是盐商家资累万,生活骄奢,一边却是灶户艰难度日,难求一次饱腹。要说治国有效,便是这些岩上的银子都给灶户分一些,如此,四方安定。”

  “若是支援灶户每日生活所需,这银子便用得。”

  不就是抄出来的银子少了么?

  “照常。这次人多,一定不能够出什么乱子。”

  与他们相比,毛语文和叶瞰则并没有那么

  请收藏:https://m.bq6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